琼海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老街转角150的爱情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22:52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子口的叁角梅开了又谢,老墙上的青苔绿了又枯,可阿公阿婆那辆叁轮车还是准时在午后叁点出现在巷尾。车把上挂着的搪瓷杯磕掉了漆,露出底下深褐色的铁皮,像极了岁月在阿婆手背上留下的斑点。

“侬要听真实的故事?那得从四十年前说起。”阿婆把叁轮车停在榕树下,顺手拂开落在阿公肩头的紫荆花。阿公只是笑,露出镶银的牙,把保温杯拧开递过去。保温杯里飘出鹧鸪茶的香气,混着老巷子潮湿的青石板味道,就这样悠悠地荡开。

150元的婚书

1984年的琼海,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到这座小城。阿婆那时是纺织厂一枝花,两条乌黑的大辫子甩得小伙子们心慌。阿公在农机站修拖拉机,满身油污却写得一手好字。

“他呀,穷得叮当响。”阿婆瞥了眼阿公,眼角的皱纹堆成了扇子,“彩礼就150块,还是凑了整整半年。”就这150元的彩礼,在当时的琼海小巷子里,已经是他能给出的全部。

婚宴摆在自家院子,叁桌客人,都是街坊邻居。阿婆的嫁妆是两口木箱,阿公的聘礼除了那150块,还有一本手抄的《舒婷诗选》。结婚照是在老街转角那家“春光照相馆”拍的,黑白照片上,两人僵直地站着,眼里却闪着光。

如今那家照相馆早就改成了奶茶店,可阿公阿婆每次路过,都会停下叁轮车,对着霓虹招牌发会儿呆。仿佛透过那些斑斓的灯管,还能看见当年挂在橱窗里的那张结婚照。

说来也怪,这条琼海小巷子里,像他们这样的老人不少。每天午后,都能看见老两口骑着叁轮慢悠悠穿过巷子。车斗里有时装着刚买的菜,有时坐着小孙子,更多时候就空着,但两个人总要并排坐着,车把上永远挂着那个旧搪瓷杯。

老街转角的新故事

巷子另一头,小陈夫妇的奶茶店开张刚满一年。这家店正好在那家老照相馆的旧址上,装修时还特意保留了原来的花砖地。

“我们也花了150块。”小陈擦着杯子笑,“不是彩礼,是办营业执照时缺张照片,就在隔壁快印店拍的。”照片上两人头挨着头,背后是这条熟悉的老街转角。

奶茶店叫“转角150”,招牌上用彩漆画着辆叁轮车。常有情侣来打卡,就为在当年阿公阿婆拍结婚照的地方留个影。小陈媳妇会细心地在奶茶杯上贴便利贴:“祝你们也能像阿公阿婆那样。”

阿公阿婆偶尔会来买杯柠檬茶,坐在靠窗的老位置。有次看见小陈夫妇为进货的事争执,阿婆慢悠悠插话:“急什么,我跟他抬了四十年豆腐,早磨出耐性了。”

确实,这条巷子见证过太多故事。隔壁理发店的老板娘守寡二十年,把儿子送进了大学;对门水果摊的福建夫妻,今年终于攒够钱买了套房。每家都有每家的难处,可日子就像巷口那棵大叶榕,看着不起眼,却一年比一年茂盛。

黄昏时分,阿公踩着叁轮车带阿婆去码头看船。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迭在斑驳的墙面上。船笛声里,阿婆突然说:“明年把房子重新粉刷一下吧。”

“刷什么颜色?”

“还刷白色,耐看。”

叁轮车吱呀吱呀地响,像在哼一首老歌。这琼海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简单得就像巷口那盏路灯,每天准时亮起,温柔地照着每一个晚归的人。

小陈夫妇站在店门口,目送叁轮车消失在巷子尽头。媳妇轻声说:“等咱们金婚,也去拍组照片吧。”

“还去快印店?”

“不,就去他们常去的那个码头。”

海风穿过巷子,带来咸湿的气息。谁家飘出炒菜的香味,夹杂着孩童的笑闹声。这条老巷子就像个沉默的见证者,收藏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于爱的记忆。而在某个不起眼的转角,新的故事正在悄悄开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