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熟宾馆住宿后的优质服务称呼方式,相近的称谓体验
一次称呼带来的惊喜
前阵子在常熟出差,入住了当地一家老牌宾馆。说实话,办理入住时并没抱太大期待,总觉得这类宾馆嘛,能干净整洁就谢天谢地了。没想到,这次经历却因为一个特别的细节,彻底改变了我对传统宾馆的看法——那就是他们住宿后对客人的称呼方式。
事情发生在退房那天。我正准备离开,前台那位看着很干练的姑娘微笑着对我说:“王先生,您的退房手续已经办好了。欢迎下次再来做客呀!”她用的不是冷冰冰的“客人”或者模式化的“先生”,而是“做客”这个词。就这简简单单两个字,瞬间让人的感觉不一样了。
您想想啊,“客人”这个称呼听着就挺公事公办的,像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。但“做客”完全不一样,它带着温度,像是去亲戚朋友家串门的感觉。我当时就站在那儿愣了一秒钟,心里莫名升起一股暖意。
称呼背后是服务的温度
回程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儿。说来也怪,就一个称呼的改变,怎么就能让人印象这么深刻呢?后来我想明白了,这其实反映了宾馆在服务细节上的用心。他们不是把住宿当成一锤子买卖,而是真的希望给客人带来宾至如归的体验。
这种体验很接近我们常说的“宾至如归”,但又不太一样。它更亲切,更接地气,就像小时候去邻居家串门,临走时邻居总会说“常来玩啊”那种感觉。我觉得可以把这种服务理念称为“宾至如归的升级版”,它把商业关系悄悄转化成了更有人情味的往来。
其实想想也是,现在酒店行业竞争这么激烈,硬件设施大家都不差,能拉开差距的恰恰就是这些软性服务。而常熟宾馆住宿后的优质服务称呼方式,就是这种软实力的完美体现。
我后来和做酒店管理的朋友聊起这个现象,他说这确实是行业内越来越重视的一环。好的称呼方式能让客人感受到尊重和重视,这种相近的称谓体验往往比打折优惠更能留住人心。
小称呼大智慧
可能有人会觉得,不就是一个称呼嘛,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?但我觉得,服务行业就是这样,细节决定成败。想起以前住过的那些连锁酒店,标准化服务是没得挑,但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。每次听到“尊敬的会员您好”,虽然礼貌周全,却像是系统自动生成的问候。
而常熟这家宾馆给我的感觉就特别真实。他们的工作人员不是背标准话术,而是真的把每个客人当成来家里做客的朋友。这种真诚是做不了假的,客人能感受得到。
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谈“用户体验”,投入大量资金做系统升级、环境改造,这当然很重要。但有时候,最好的用户体验可能就藏在一个简单的称呼里,藏在工作人员真诚的笑容里。常熟这家宾馆给我的启发是,优质服务不一定非要高大上,把每个细节做到客人心里去,就是最好的服务。
那次之后,我还真成了这家宾馆的回头客。每次去常熟都忍不住想住那里,就是想再体验一下那种被当成朋友的感觉。说来也挺有意思,一个好的称呼方式,居然能产生这样的客户黏性,这大概是商家当初没想到的意外收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