珲春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,珲春微信附近人叁小时300元
这事儿得从上周二说起。我蹲在珲春老城区巷子口的麻辣烫店里,隔壁桌两个大哥嘬着冰啤酒闲聊。“现在找点乐子真难,唱碍贵洗脚远”,穿花衬衫那个突然压低声音,“你试过微信附近人没?叁百块能陪叁小时”。
玻璃杯上的水珠啪嗒落在桌面上。我捏着手机愣神,想起前天邻居张大妈拉着我说闲话:“我家那傻小子天天抱着手机划拉,说什么附近人里能找着便宜陪聊”。当时我只当是闲话,现在听着还真有人琢磨这个。
巷子深处的对话
第叁天特意约了在社区工作的老同学吃饭。他夹着花生米直摇头:“月初处理过两起纠纷,都是通过珲春微信附近人约见面引发的”。他说现在有些年轻人会把“300元叁小时”当暗语,实际上提供陪伴服务。“有大学生兼职当导游,也有宝妈赚零花钱,但这行当水太深”。
昨晚遛狗时遇见楼下租房的姑娘小陈。她坐在花坛边摁手机,屏幕光映得脸发蓝。“姐你别误会”,她笑得有点僵,“我就是接点陪购的活儿,珲春微信附近人叁小时300元,陪外地游客挑特产”。她说上个月带过两个哈尔滨大姐,挣的钱刚够付半个月房租。
今早特意去珲春早市转悠。卖泡菜的金大姐边擦玻璃罐边念叨:“现在年轻人都用手机找活儿,我闺女说那个珲春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,比发传单划算”。她突然凑近:“但可得留个心眼,上周斜对门老李家闺女差点被忽悠”。
站在俄货商店门口等人,看见叁个举着自拍杆的姑娘从身边经过。“咱们这单珲春微信附近人叁小时300元接得值”,扎马尾的姑娘晃着手机,“既拍了惫濒辞驳素材又赚了导游费”。她们拐进卖套娃的店铺,笑声惊飞了路边的麻雀。
记得两年前在珲春口岸认识个摆摊的大哥,他现在改行做微商了。“以前摆摊一天挣两百累死累活”,他指着微信通讯录,“现在挂个珲春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的服务,帮代购翻译兼带路,时间自由多了”。
黄昏时分的珲春高铁站总很热闹。穿防风衣的大叔举着“住宿优惠”的牌子,见我路过便切换成神秘表情:“小妹要不要体验特色服务?微信附近人那种”。我摆摆手走开,听见他嘟囔“现在年轻人都直接网上约了”。
社区公告栏新贴了防诈骗海报,红纸黑字写着“警惕珲春微信附近人叁小时300元陷阱”。居委会刘主任正给围观居民讲解:“不是不能赚这个钱,但要走正规平台”。有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边听边用手机录视频。
回家时电梯里碰到送外卖的小哥,保温箱贴着微信二维码。“顺便接点珲春附近的临时单”,他挠挠头,“陪诊陪聊都接,叁小时收叁百不算贵吧”?电梯门开时他补了句:“比送外卖轻松点,就是得防着点奇葩客户”。
泡茶时盯着茶杯出神,想起麻辣烫店里那两个大哥的对话。现在珲春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已经成了某种暗号,有人借此谋生,有人因此上当,还有人单纯觉得新鲜。雾气氤氲中,手机屏幕又亮起附近人的通知提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