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街150元的温情故事
敦化巷口的煎饼摊子冒着热气,老陈熟练地翻着面糊,芝麻酱的香味能飘出半条街。我每天上班都在这儿买早餐,直到发现他总给最后一个煎饼少算钱。
那是个扎马尾的姑娘,总在七点四十匆忙跑来。“老样子?”老陈问着,手上已经开始打鸡蛋。姑娘点头,掏出五块钱,老陈找她叁块五。可明明招牌上写着煎饼六块。
有天我忍不住问:“陈叔,你这价格有点乱啊。”老陈擦着铁板,眼睛望着姑娘远去的背影:“她男朋友住院,在巷子尾那家小诊所。”铁铲在板上刮出刺啦声,“两个人分一个煎饼当早饭,150块一天的病房,住了半个月了。”
150块的病房
巷尾诊所二楼的确有间150元一天的病房。午休时我假装探病去找,房间很小,窗台上晾着洗好的白大褂。男孩在喝粥,女孩正给他按摩手臂——就是买煎饼的那个。
“肌肉萎缩要经常活动。”女孩说得很自然。男孩苦笑:“租的房子退掉了,治病花了不少...”阳光斜照进窗,能看见灰尘在光柱里打转。女孩把煎饼分成两半,蛋黄多的那边递过去。
后来熟悉了才知道,他们是同学毕业一起来这座城市。男孩送外卖时被车撞了,肇事司机没找到。女孩在便利店打工,晚上还接翻译的活。“幸好有这间150块的病房,”她说,“虽然小,但朝南。”
有次路过诊所,看见女孩蹲在楼道里哭。原来男孩想放弃治疗回老家。“他说不想拖累我。”女孩抹了把脸,“可两个人在一起,不就是你拉我一把,我扶你一下么?”
煎饼摊的老陈也知道了这事。第二天姑娘来买煎饼时,他多塞了个茶叶蛋:“送的,补补身子。”姑娘要掏钱,老陈摆摆手:“谁还没个难处。”
巷子里其他商户也心照不宣地帮忙。洗衣店老板让他们免费使用洗衣机,水果摊时常“买一送一”,连诊所都悄悄把费用抹了零头。在这条看起来普通的小街上,这些150元的温情故事正在悄悄发生。
男孩终于肯继续治疗了。女孩下班后总推着他到巷子里转悠,看老陈烙煎饼,看洗衣店滚筒转动,看夕阳把晾晒的床单染成金色。“等你好起来,”女孩说,“我们也在这条街上开个小店。”
两个月后男孩能下地走路了。他们真的在巷口租了个小门面,专卖女孩老家的糍粑。开张那天,整条街的人都来道喜。老陈送了个大红灯笼,洗衣店老板送了折迭椅,水果摊捎来一筐桔子。
现在经过敦化小巷,能闻到煎饼香里混着红糖糍粑的甜味。偶尔看到小两口在店门口拌嘴,为今天糯米泡得太久,或红糖熬得有点焦。但手始终牵着,像巷口那棵老树上缠着的藤。
昨天买糍粑时,听见女孩在算账:“这个月能攒下些了。”男孩往她嘴里塞了块热糍粑:“慢慢来。”他们说起明年想租个带厨房的房子,这样能做更多花样的点心。
走出巷子时回头,落日正好照在“150元温情故事”的招牌上——那是他们糍粑店的名字。老陈还在烙煎饼,收音机里放着咿呀的戏文。这条敦化小巷里的日子,就这样慢慢地,暖暖地继续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