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城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33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梅雨季节的麻城总是湿漉漉的,青石板缝里冒着苔藓,我把电瓶车停在巷口的便利店门前,车筐里还扔着昨天没送完的外卖单。这条老巷子我每天要穿梭十几趟,却从没注意过那个总坐在门槛上缝补衣裳的阿婆。

直到有天暴雨,巷子里的积水漫过脚踝,阿婆端着个搪瓷盆在屋檐下接漏雨。我停下车帮她挪了挪盆,她撩起围裙擦手,从铁皮饼干盒里掏出个塑料包了好几层的东西——是两张泛黄的电影票根,1985年的人民影院,座位连号。

两张票根的故事

"那时候电影票两毛钱一张。"阿婆的指甲缝里还留着缝纫线的颜色,"他攒了叁个月废铁皮,换了两张《庐山恋》的票。"巷子深处的老房子飘来煤炉的味道,她说话时总望着巷口那棵歪脖子梧桐,仿佛树下还站着穿的确良衬衫的青年。

原来阿婆年轻时在纺织厂做工,那个收废品的小伙每天骑着二八大杠从巷子经过,车铃铛故意按得脆响。有次她被车间机器绞了头发,他竟翻墙进厂给她送了一小瓶跌打药。"用麻城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来形容太轻浮了,那时候两百块是他半年工钱呢。"阿婆突然笑了,眼角的皱纹像揉皱的糖纸。

我注意到她补了一半的男士中山装,针脚细密得像是要把时光也缝进去。"他走前非要看着我嫁人,我就把晾衣竿砸在他轮椅上。"阿婆突然起身往屋里走,旧木柜里整整齐齐迭着二十多件补好的衣服,"这些啊,都是巷子里孤老的,他们儿女不在跟前..."

雨停了,夕阳从瓦片间漏下来,照见墙上有用指甲划的计算痕迹。阿婆不好意思地抹掉那些数字:"每凑满两百块就给社区捐个旧轮椅,他当年要是有个带轮子的..."

巷子深处飘起炊烟,几个放学的孩子熟门熟路地来阿婆家取钥匙。她从灶台端出蒸好的糖叁角,白汽氤氲里那件补到发亮的中山装依然挂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。我想起今早客户退单的那束玫瑰,花瓣在外卖箱里颤了一路,竟比不上这屋檐下半件未完工的衣裳。

电瓶车驶出巷口时,后视镜里阿婆又坐回门槛穿针。二百块钱现在不够买支口红,却让这条麻城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生长了叁十多年。或许所谓深情,不过是把寻常日子过成金不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