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清100元3小时约,相近的乐清叁小时百元约
前几天在群里瞎聊,不知道谁先提了一嘴,说在乐清看到个“100元3小时约”的广告。这话一出来,群里可就炸开锅了。有人说这价格真实惠,也有人直撇嘴,觉得里头肯定有猫腻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“乐清100元3个小时约”这种说法,心里头也是咯噔一下,这感觉,有点像走在路边看到个包装精美的盒子,既好奇里面是啥,又怕一打开冒出个吓人的东西。
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。你仔细琢磨琢磨,“乐清叁小时百元约”这个说法,它其实挺模糊的,对吧?约啥?没明说。是约个朋友喝茶聊天,还是约个师傅学点手艺,或者是别的什么?这种模糊性,恰恰是它最引人注意的地方。就好像有人在你耳边低声说了半句话,剩下的全凭你自己想象。这种挠痒痒似的表达,反而勾得人想去探个究竟。
我有个朋友,我们叫他老李,就是个喜欢尝鲜的主儿。他看到“乐清100元3小时约”的信息后,好奇心按捺不住,还真就顺着联系方式摸过去了。去之前还跟我们吹牛,说要给大家探探路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等他回来,我们围着他问,他倒是支支吾吾起来了。原来啊,就是个新开的社区共享茶馆,推出体验活动,100块钱能租个雅座待叁小时,还送一壶普通茶水。老板说用这种“约”的说法,就是图个网络传播快,吸引眼球。
这么一听,是不是感觉有点哭笑不得?搞了半天,这个“乐清叁小时百元约”就是个营销的噱头。想想也是,现在生意难做,商家不得不想点办法吸引客人。用一些听起来有点“玄乎”的词,成本低,效果好像还挺直接。就像撒网捕鱼,网眼小一点,总能多捞上来几条。我们这些被吸引过去讨论、甚至像老李一样亲自去看的人,不知不觉就成了人家传播链上的一环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模糊的广告方式,风险也不小。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,往不好的方向去想。万一有人真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去了,发现就是个普通茶馆,那失望劲儿可就大了,反而对店家口碑不好。这就像炒菜,火候太过,菜容易糊;调味太重,吃了口渴。做宣传嘛,还是得在“吸引人”和“实实在在”之间找个平衡点。
所以啊,下次再看到类似“乐清100元3个小时约”这样的信息,咱们不妨先让脑子转个弯,别一下子就被带跑了。可以好奇,但得多一份心眼。这年头,信息杂得很,很多看着诱人的东西,凑近了看,可能也就是层窗户纸,一捅就破。商家有商家的法子,咱们消费者,也得有自己的判断不是?
现在各种各样的本地服务信息很多,形式也花样百出。除了这种“约”的,还有什么“神秘体验”、“限时快闪”。核心其实都差不多,就是想方设法让你点进去,让你感兴趣。老李那次经历之后,我们算是明白了,遇到事儿别光看表面那几个字,得多问几句,多查查清楚。不然,期待了半天,结果就是喝杯茶,虽然也不亏,但总感觉哪儿有点不对劲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