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台河小区上课约茶,邻近小区授课品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16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茶水间的朗朗书声

这事儿说来挺新鲜的。那天我去七台河找朋友,刚进他们小区就听见活动室里传来阵阵读书声,中间还夹杂着茶杯轻碰的脆响。我心想,这年头小区里都兴这么上课了?推门一看,十几位邻居围坐成圈,桌上摆着茶具,有人正捧着书本念诗,旁边的大姐顺手就给添上了热茶。

朋友拉我坐下,给我倒了杯金骏眉。“咱们这七台河小区上课约茶活动都办半年多了。”他笑着说,“起初就是几个爱喝茶的邻居凑一块儿聊聊茶道,后来不知谁提起想学点儿新东西,就这么着,周二学书法,周四读诗词,周末还有英语角。”我抿了口茶,醇厚的香气在嘴里化开,看着眼前这番景象,忽然觉得这比正经课堂还要生动几分。

教诗词的刘老师就住叁号楼,退休前是语文教师。他从不照本宣科,而是让大家边品茶边感受诗词意境。记得那天学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,他让大家先闻茶香,再小口品茶,然后才缓缓道来:“你们品这岩茶的岩韵,是不是很像苏轼笔下那种超脱与执着交织的滋味?”

这么一说,真有点儿意思。以前总觉得诗词离生活很远,可在茶香缭绕中,那些文字突然就活了起来。

邻里之间的温暖传递

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个茶桌课堂居然带动了整个社区的互动。隔壁小区的老张来串门,参加了一次活动后,没过两周,他们那儿也搞起了类似的“邻近小区授课品茶”。两个小区还经常交换“讲师”——会插花的去教插花,懂养生的分享养生经,茶桌成了知识流动的驿站。

王阿姨是茶艺课的常客,她说现在去菜市场,总能碰到几个“茶友”,聊的都是上课学的新鲜事。“上周学的茶点制作,我回家就试了试,还给楼上独居的李奶奶送了些。”她边说边给我看她手机里的照片,“你看,这是我们英语角在教外国邻居泡功夫茶,中英文夹杂着聊天,热闹极了。”

这种模式挺妙的——没有固定的师生关系,今天你是老师,明天可能就成了学生。茶桌像个平等圆桌,谁都有机会分享,谁也都愿意倾听。就连小区里的孩子们也受到感染,周末会来表演茶艺,用稚嫩的声音讲解他们理解的茶文化。

住在十五号楼的小陈是滨罢工程师,平时工作忙,现在每周四晚上都会抽空来参加读书会。“在这儿泡一晚上茶,读几页书,比刷手机放松多了。”他转动着手中的茶杯,“关键是认识了这么多邻居,上周我家水管漏水,就是在茶桌上认识的物业老王帮忙紧急处理的。”

茶香依旧在空气中飘荡,读书声时起时伏。这个发生在七台河小区里的故事,或许正在很多地方悄悄上演。当知识与生活相遇,当学习与温情相伴,社区就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,更成为了滋养心灵的土壤。茶凉了可以再续,就像这份邻里情谊与求知热情,在杯盏交错间绵绵不绝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