郴州水磨工作室喝茶,郴州水磨坊品茶闲谈
说到郴州的水磨工作室,总让我想起老城区那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茶室。木门推开时铃铛叮当作响,老板是个穿粗布衫的中年人,总爱在临窗的水磨石台前不紧不慢地烫茶杯。有回去得早,正撞见他在用青石磨碾新茶,满屋子都是清冽的香气。
水磨工作室这名字起得真妙。不是机械的轰隆声,而是石磨咕噜咕噜转着,像在跟茶叶说悄悄话。老板说他们坚持用古法水磨,因为慢工出细活,就像喝茶这事急不得。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石磨,磨豆子时总要淋些山泉水,淅淅沥沥的水声和石磨声缠在一起,成了记忆里最安心的白噪音。
水磨声里的茶香时光
坐在长条凳上等茶时,发现来这里的人都有个共同点——都不看手机。有的望着天井里那棵歪脖子树发呆,有的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,还有个老爷爷端着茶杯在教孙女认茶叶。老板把第一泡茶汤淋在紫砂壶上,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上的剪纸。那一刻突然觉得,我们哪里是来喝茶,分明是来找个地方喘口气。
常来的陈老师说,现在满大街都是快销茶饮,叁十秒就能拿到一杯糖水,可人心里反倒空落落的。他每周叁下午雷打不动要来水磨坊坐两个小时,说光是听着石磨声,看着茶叶在盖碗里舒展,就像给脑子做了场按摩。这话说得真贴切,现代人缺的不是刺激,正是这种不紧不慢的陪伴。
记得有回下雨,茶室里就我和一对老夫妻。老太太从布包里掏出自己晒的桂花,老板用乌龙茶给他们特调了一壶。老爷子抿了一口直夸香,说比年轻时在杭州喝的龙井还够味。雨水顺着瓦檐滴答落在青石缸里,和屋角的水磨声一应一和。老太太突然说,这日子啊,就像泡茶,温度够了时间对了,滋味自然就出来了。
现在城里新开了不少网红茶空间,装修得一个比一个精致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后来才想明白,少的就是水磨工作室里那种活气儿——石磨是转着的,茶叶是现磨的,连墙上的老黄历都在哗啦哗啦翻页。这种生机勃勃的慢,比刻意营造的静谧更让人放松。
上次带朋友去,她惊讶地发现老板竟然记得每个熟客的偏好。李老师喝茶要配陈皮梅子,张医师的普洱必须多闷十秒钟。老板笑着说这不是记性好,是日子久了,就像石磨盘被岁月磨得油光发亮,人和人之间也磨出了温度。这话让我愣了半天,原来水磨磨的不只是茶叶,还有人情世故。
黄昏时分的茶室最有味道。夕阳斜斜地透过木格窗,把水磨石台照得泛黄。茶客们陆续离开时,都会用竹筒舀一勺山泉水浇浇窗台的文竹。老板又开始磨第二天要用的茶粉,石磨声轻轻回荡在暮色里,像给这匆忙的世界打着温柔的节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