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根河还有两百元的真爱吗
根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
前阵子刷短视频,看到个老大爷在根河早市买了两大袋山货,掏钱时嘟囔着"这些要搁二十年前,够谈半个月恋爱了"。旁边卖蘑菇的大婶咯咯直笑:"现在二百块?怕是连电影票带晚饭都悬乎。"我盯着手机屏幕发愣,突然就想问问——在根河这样的边陲小城,两百块钱还能不能找到爱情?
去年冬天在根河车站旁的馄饨店,见过一对年轻情侣。女孩把热馄饨吹凉推给男孩,自己从保温杯倒热水喝。结账时男孩数了半天零钱,刚好二十块。女孩把围巾给他系紧时说:"等开春你找到活计,咱天天来吃加肉丝的。"出门时我看见他们往客运站走,大概是要坐最便宜的那班城乡公交回家。玻璃窗上的霜花模糊了他们的背影,却记得女孩笑得特别亮。
我家楼下修鞋的老宋头常念叨,八几年他追媳妇时,揣着攒了半年的二百块钱进城。在根河百货大楼买了条红纱巾,剩下的钱够在国营饭店摆两桌。现在他儿子谈恋爱,情人节转完520红包还要买限量款球鞋。老宋头边绱鞋底边叹气:"这年头,二百块够干啥?买束好点儿的玫瑰就没了。"
但真不是所有事都得用钱衡量。去年根河极寒那阵,邻居张奶奶天天给路口执勤的民警送热豆浆。后来才知道,那民警是她闺女当年的同学,年轻时追过她闺女,冒雪走二十里路就为送罐蜂蜜。现在人家媳妇生病走了,他调回根河照顾老母亲。张奶奶抹着眼泪说:"那时候二百块钱能过两个月,他愣是省出钱给她织了件红毛衣。"
前两天路过中央街的婚介所,听见两个阿姨在算账。说现在相亲见面,奶茶店坐会儿人均叁十,要是看电影还得加百来块。有个阿姨突然说:"我闺女前天跟她对象在滨河公园溜达半下午,就花了五块钱买烤肠,回来笑得跟捡了钱似的。"
黄昏时我去根河岸边散步,撞见拍婚纱照的新人。新娘的头纱被风吹到冰面上,新郎直接脱了外套去捡。摄影助理递毛巾时开玩笑:"哥你这西装租一天八百呢!"新郎擦着头发傻笑:"八百块能再租,这头纱是她姥姥给的。"身后新修的景观灯带映着碎冰,倒比城里那些豪华婚礼现场更动人。
或许该换个问法——不是两百块钱能买到什么,而是还有人愿意把两百块钱当成全部真心给你吗?就像早年根河林场那些夫妻,进城卖完山货,总会用油纸包几块鸡蛋糕带回家。那时车马慢,两百块钱要挣很久,但糕饼的甜味能惦记好些天。
昨晚馄饨店老板娘跟我说,那对常来的小年轻今年五一结婚了。男孩在根河湿地搞了露营营地,女孩在网上卖桦树皮画。结婚时没摆酒,请朋友们在营地烤肉串。最后小两口举着格瓦斯说:"咱这爱情,从二十块馄饨起步,现在能请大伙吃两千块的烤全羊啦!"
所以你看,问题从来不是两百块钱够不够,是还有人愿意陪你从二十块的馄饨吃到两千块的烤全羊吗?根河的晚风里飘着松针的味道,远处霓虹灯挨着白桦林明明灭灭。答案大概就藏在早市那捧带着露水的野芍药里,在客运站紧紧牵着的手上,在冰面上追头纱的笨拙脚步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