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江300元左右的巷子,临江叁百元上下的小巷
我算是跟这条巷子杠上了。朋友上次随口一提,说临江那片藏着不少月租叁百块上下的小巷子,我当时差点把嘴里的茶水喷出来。这年头,哪还有这个价?怕不是危房吧。
可心里那点好奇劲儿,就像梅雨季节墙角的青苔,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。趁着今儿个天光好,我干脆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旧自行车,拐进了临江的老城区。
说实话,刚钻进来的时候,心里是有点打鼓的。巷子比想象的窄,两旁是老式的居民楼,墙皮斑驳,爬满了岁月的痕迹。阳光得费些力气才能从楼缝里挤进来,在石板路上投下细长的光斑。空气里有股潮湿的、混合着老木头和饭菜香的味道,说不上多好闻,但莫名让人觉得踏实。
我推着车慢悠悠地走,耳朵却没闲着。左边二楼的窗户里,传出咿咿呀呀的京剧唱腔,伴着砂锅炖肉的咕嘟声;右边一楼的小院里,几位老爷子围着小方桌下棋,争得面红耳赤,旁边还蹲着只打哈欠的大黄狗。这景象,跟外面马路上那种急匆匆的节奏,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叁百元能租到个什么样的家
正想着,看见个坐在门口剥毛豆的大妈,我停了车,凑过去搭话。“阿姨,跟您打听个事儿,这附近……真有那种月租叁百元左右的房子?”
大妈抬起头,扶了扶老花镜,嗓门挺亮堂:“有啊!咋没有?你想租?”她指了指斜对面一栋楼,“那栋叁楼,老李头的房子空着呢,就这价。单间,没独立厕所,得到楼道尽头的公共洗漱间。你们年轻人,怕是住不惯哟。”
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,一扇漆色剥落的绿铁门。条件听着是艰苦了点,可这价钱,在别处连个卫生间都租不到。我谢过大妈,心里琢磨开了。住在这里,意味着要放弃所谓的私人空间,跟邻居共享许多设施。但反过来想,是不是也意味着,能重新找回那种久违的、人与人之间的热乎气呢?
隔壁小卖部的老板,正帮一个够不着柜台的小孩拿棒棒糖;修鞋匠一边忙活手里的活,一边跟等待的客人唠着家常。在这里,好像每个人都不是孤岛。
我又在巷子里兜了几圈。有些房子的确旧了,楼梯陡峭,采光也差。但几乎家家门口都摆着几盆花草,哪怕是几棵葱,几株辣椒,也都被照料得绿意盎然。这种在有限条件里经营生活的劲头,挺打动人的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窗户里透出温吞的灯光。炒菜的香气更浓了,还夹杂着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。我推着车,准备离开。临走前,又回头看了一眼这条临江叁百元上下的小巷。它就像被快节奏城市遗忘的一个角落,固执地保留着某种旧日的生活体温。
你说它落后吗?也许吧。但那种花钱也买不来的邻里人情,和一种不慌不忙过日子的底气,或许才是这条临江300元左右的巷子,真正藏着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