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,高邮营业的小巷子有哪些
这两天有朋友来高邮玩,开口就问:"听说你们这儿的小巷子挺有意思,现在有哪些开着门的?"这一问可把我难住了。虽说生在长在高邮,但真要细数那些开门营业的小巷子,还真得好好想想。
说起高邮的小巷,最有名的要数北门大街了。这条青石板路两旁,老式木门店铺大多都开着。走过裁缝店时能听见缝纫机哒哒作响,茶馆里飘出龙井的清香,还有几家做传统糕点的铺子,炉子上的烧饼正烤得金黄。住在巷口的王奶奶说,她家的酱油铺子开了四十多年,每天雷打不动六点开门。"现在年轻人爱逛新商场,可老街坊还是认我们这些老铺子。"她边说边给客人打酱油,那香味飘了半条街。
巷子里的新变化
往西走到人民路附近,情况就不太一样了。这里原本冷清的几处巷子,最近悄悄冒出了好几家小店。有家做文创的年轻夫妻,把老宅子改成了工作室,木架上摆着高邮特色的鸭蛋陶瓷挂件。老板娘正在教客人做手工,见我在门口张望,热情地招呼:"进来看看吧,我们这儿天天都开门。"
走到傅公桥附近,正赶上放学时间。校门口那条巷子顿时热闹起来,卖糖画的、做棉花糖的摊子前围满了孩子。卖糖画的老李手法娴熟,舀起糖浆叁两下就勾出只兔子。"在这摆了十几年摊,除非下大雨,不然天天都来。"他笑着说,手腕一抖又画出了只蝴蝶。孩子们举着亮晶晶的糖画,把整条巷子都衬得活泼起来。
不过也不是所有巷子都这么热闹。南门那边有几条巷子,虽然店铺开着,但客人不多。一家理发店的老师傅靠在门边看报纸,红色转筒灯缓缓转动。"现在都去美发店咯,"他推推老花镜,"但我这剃头铺子还开着,老街坊习惯了。"店里挂着上世纪风格的海报,时光仿佛在这里停驻。
转到东大街时已是傍晚,巷口卖卤味的摊子刚好出摊。老板娘利落地摆出卤鸭、豆腐干,香味引得下班的人都放慢了脚步。"我们五点出摊,开到晚上九点,"她边说边给客人切卤味,"周末生意最好,有时候不到八点就卖完了。"
走在这些巷子里,能感觉到高邮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。老铺子守着传统,新店铺带来活力,共同编织着这座城市的日常图景。每条开门营业的巷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就像不同的乐器,合奏出高邮特有的生活旋律。或许明天,又会有新的巷子加入这场演奏,让这座城市的故事继续绵延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