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元叁小时通话服务
最近在开平的朋友圈里,有个话题悄悄火了起来——初中生之间流行起一种“50元包3小时”的电话服务。刚听说时我也纳闷,现在微信这么方便,谁还专门花钱打电话啊?
邻居家读初二的小磊就是这项服务的常客。有次碰见他戴着耳机在小区里边走边聊,手指还不停比划着。等他结束通话后好奇问了句,这孩子有点不好意思:“我们几个同学组了个学习小组,每周固定叁次电话,专门讨论数学压轴题和作文构思。”
叁个小时能聊些什么
你可能想象不到,这些孩子把叁小时安排得明明白白。前半小时互相检查作业,中间两小时分科目攻坚,最后半小时甚至会议论新来的老师上课特点。小磊说比起打字,直接说话更能说清楚解题思路,遇到卡壳的地方,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,经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解法。
住在河西的李女士发现自己女儿最近也在用这个开平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服务。开始还担心孩子乱花钱,后来偶然听到女儿在电话里给同学讲解物理题时的认真劲儿,才发现这钱花得值。“比请家教便宜多了,孩子们还更愿意听同龄人的讲解。”
这种学生50元叁小时通话服务之所以受欢迎,大概是因为它刚好抓住了初中生的需求。这个年纪的孩子,既需要同伴认同,又在学业上压力倍增。通过长时间通话,他们不仅能解决学习问题,还能获得情感支持。有时聊完正题,他们也会说说心里话,抱怨下父母的唠叨,分享班级里的趣事。
当然也有家长提出担忧:这么长的通话时间,会不会影响视力?会不会打着学习的旗号闲聊?对此,班主任王老师倒是看得开:“比起抱着手机刷短视频,这种有明确主题的深度交流反而更值得鼓励。关键是家长要适当参与,掌握好度。”
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,这种电话小组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的“云兄弟姐妹”。遇到不会的题目,随时能找到人讨论;心情低落时,也有朋友在电话那头听着。有次小磊数学考砸了,晚上叁个小伙伴轮流在电话里安慰他,还约好周末一起去图书馆补习。
这种学生50元叁小时通话服务之所以在开平初中生圈子里流行起来,或许正是因为它用最传统的方式,满足了当下孩子们最真实的需求。在充斥着快餐式社交的今天,能静下心来打叁小时电话的同龄人,反倒成了特别的存在。
看着孩子们在电话里热烈讨论的样子,不禁让人想起没有网络的年代。那时候我们也会抱着电话和同学聊半天,只不过现在他们把这个习惯变成了更有组织性的学习方式。或许这就是年轻人总能用他们的智慧,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解决方案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