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尔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,阿拉尔学子随时联系号码
阿拉尔大学旁边的深夜食堂
昨晚十点半,我正在寝室赶论文,突然发现参考书的电子版还留在实验室电脑里。这个时间点教学楼早锁门了,急得我在宿舍转圈。室友从被窝里探出头:"你怎么不问问那个'阿拉尔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'?我上周丢钥匙就是找他们帮忙的。"
说实话,刚开始我有点犹豫。大晚上的,人家真的会为这种小事出门吗?没想到电话接通后,对方声音特别精神:"学弟别急,我正好在图书馆,现在去实验室帮你传文件。"十五分钟后,手机收到了带附件的邮件,还有个温馨提示:"以后需要夜间打印或急送物品,直接打阿拉尔学子随时联系号码就行,我们值班到零点。"
后来我才知道,这个服务团队就是咱们学校大四的学长学姐自发组织的。带头的张学长在奶茶店和我聊过:"当年我爸妈送我来阿拉尔,看见沙漠边的校园,偷偷抹眼泪。我就想啊,得让每个同学感受到,在这片土地上永远有人能搭把手。"
现在他们的服务清单越来越丰富。期末考试前帮忙占座,下雨天给困在教室的同学送伞,连外地家长来探望时找不到宾馆,他们都能推荐性价比高的住处。有次我开玩笑问是不是收费要涨价,李学姐瞪圆眼睛:"收什么费呀!去年我发烧时宿管阿姨熬了叁天的粥,这份情谊能标价吗?"
不过他们也有甜蜜的烦恼。上周叁晚上十点,同时接到五个需要送感冒药的求助。四个队员骑着共享单车在生活区穿梭,药店的老板都认识他们了,现在专门给备着学生常用药。王学长说最感动的是,现在很多受帮助过的同学也加入了值班队伍,那个阿拉尔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已经存进了八百多人的通讯录。
你可能想问为什么非要打电话。其实他们试过建微信群,但发现很多紧急情况打字说不清楚。特别是新生家长,听着电话里真实的声音会更踏实。上个月还有位妈妈特意从河南寄来柿饼,卡片上写着:"孩子在沙漠边上学,原来有这么多哥哥姐姐照应。"
黄昏时我常看到他们在胡杨林边开会。落日把每个人的白衬衫染成蜜色,那些举着手机随时准备应答的身影,像是长在校园里的另一片防风林。或许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——不需要惊天动地,只要在需要的时刻,能听见有人说:"我在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