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品茶上课群辩辩,青岛品茶学习交流群组
青岛那抹茶香,遇见一群同好
这几天青岛的天气是真不错,海风带着点咸湿气,吹在脸上挺舒服。我坐在窗边,泡上一杯朋友刚送的崂山绿,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开,心里头就想起个事儿。好像越来越多的人,不只是我,开始对“茶”这东西产生了不一样的兴趣。它不光是解渴,更像是一种连接,把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到一块儿。
这不,前几天就在网上偶然瞥见一个叫“青岛品茶上课群辩辩”的地方,当时心里还嘀咕,这名儿起得挺直接。进去一看,才发现里面挺热闹,就是个实实在在的“青岛品茶学习交流群组”。群里没什么高深莫测的大道理,就是一群住在青岛,或者喜欢青岛茶的朋友,在里面分享自己的那点心得。
群里聊的话题可杂了。有老茶客在那儿念叨,说在中山路哪个不起眼的铺子里,淘到了性价比极高的日照青。立刻就有好几个人跟着问具体位置,那老板人实在不。也有刚入门的新手,怯生生地发问,说自己泡的茶为什么总是发苦发涩,是不是水温没掌握好?底下立马就有人回复,不厌其烦地解释,绿茶不能用沸水,八十五度左右最好,还配上自己烧水、温杯的小视频,看着特别直观。
这种氛围让我觉得挺温暖。它不像正儿八经的课堂,非得端坐着听讲。反而更像一个老友的客厅,大家随来随走,有啥说啥。有人晒出自己刚入手的玲珑瓷盖碗,配上碧绿的茶汤,引得一片点赞。有人则抛出个问题,比如“用紫砂壶泡崂山绿到底合不合适?”这下可好,群里立马分成了好几派,有说合适的,有坚决反对的,你来我往,讨论得热火朝天。就在这种看似闲聊的碰撞里,很多模模糊糊的概念,不知不觉就搞清楚了。
我自己也从中学到不少。比如一直以为所有绿茶都该放冰箱,后来才知道,像一些火工稍足的炒青,常温密封避光存放反而更好,能让它有一个自然的转化,香气会更沉稳。这种细节,书本上不一定写,但老茶客们的经验之谈,往往最管用。
当然了,这个“青岛品茶学习交流群组”最吸引我的,还是那种人间烟火气。它把“茶”从高高的架子上请了下来,回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里。茶不再是一件束之高阁的艺术品,而是我们都能触碰、能品味、能交流的寻常事物。在这里,没人笑话你是小白,大家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;也没人藏着掖着,有好东西、好地方,都乐意分享出来。
所以啊,如果你也对茶有点兴趣,正好又在青岛,或者对青岛的茶文化好奇,不妨也去找找看。或许在某个午后,当你端起茶杯,看着窗外的红瓦绿树,也会想起在网络的另一端,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,正和你一样,沉浸在这一抹淡淡的茶香里,分享着各自的故事。这种感觉,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