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玉火车站小巷子,昆玉火车站旁小街
每次路过昆玉火车站,我总会特意绕到旁边那条小巷子看看。这条被正式路牌称作"昆玉火车站旁小街"的地方,其实大家都习惯叫它小巷子。窄窄的巷道两旁,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店铺,烟火气十足。
巷口那家修鞋铺子的老师傅,在这条昆玉火车站小巷子摆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。他的工具箱还是老式的木头箱子,里面的每件工具都磨得发亮。"看着火车站翻新了叁回咯。"他一边给鞋子钉掌,一边慢悠悠地说。隔壁粮油店的老板娘总会给他端杯热茶,两人就着午后的阳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再往里走,能闻到老式理发店特有的肥皂香味。理发师傅用的还是那种可以调整靠背的铸铁椅子,转动时会发出吱呀声。他说现在来理发的多是老主顾,就喜欢这种老派手艺。对面裁缝店的阿姨手脚麻利,踩缝纫机的节奏像在弹曲子。这条昆玉火车站旁小街虽然不起眼,却藏着不少快要失传的手艺。
傍晚时分,巷子突然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匆匆穿过,买菜回家的阿姨在熟食店前排队,刚放学的小学生挤在糖水铺前。煎饼摊的香气混着茶叶蛋的味道,在巷子里飘散。住在巷尾的大爷搬出小马扎,靠在墙边听收音机里的评弹。这条昆玉火车站小巷子,白天安安静静,到了这个点儿,才真正活泛起来。
说实话,我特别喜欢看巷子里这些日常景象。比起火车站里行色匆匆的旅客,这里的人们过着另一种节奏的生活。卖豆腐脑的夫妇每天凌晨叁点就开始忙活,蔬菜摊的老板永远记得熟客常买什么,修自行车的师傅会和每个路过的人点头打招呼。这条昆玉火车站旁小街就像个小小的村落,藏在城市的缝隙里。
前阵子听说这一片可能要改造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虽然知道老城区需要更新,但还是舍不得这些熟悉的画面。那条昆玉火车站小巷子要是变了样,这些老街坊们会搬去哪里呢?那些老手艺还能不能留下来?
上周又去了一趟,特意在巷子里多走了几个来回。修鞋师傅说最近生意还不错,好多年轻人专门来找他修旧皮鞋。理发店老师傅收了个徒弟,虽然学得慢,但总算有人愿意学了。看来,这条昆玉火车站旁小街的生命力,比想象中要顽强得多。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小吃摊的热气在灯光下显得特别温暖,刚出锅的葱油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我站在巷口回头看,这条紧挨着火车站的巷子,仿佛自成一方天地。火车站的广播声隐约可闻,但巷子里的生活,依然按着自己的步调缓缓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