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昌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百元情感在许昌周边
许昌城郊的百元约定
傍晚六点半,老城墙根下的麻辣烫摊子开始冒热气。穿校服的女孩低头搅着锅里浮起的豆泡,头发丝垂在滚烫的蒸汽里。"十八块。"她突然抬头对刚坐下的男生说,"你上周欠的。"男生掏出的二十块钱被风吹得卷了边,像他们校服领口磨白的痕迹。
这种百元情感在许昌周边太常见了。西关桥头卖糖糕的夫妻,每天凌晨叁点起床和面,丈夫总偷留半勺红豆馅抹在妻子嘴角。开发区电子厂穿连帽衫的年轻人,用半月工资给网恋对象买球鞋,自己连续吃七天泡面。他们不说喜欢,只说"请你",钱包里皱巴巴的钞票比任何情话都滚烫。
我曾在八一路天桥遇见卖栀子花的老太太。她的塑胶桶总搁着搪瓷缸,过路人往缸里扔硬币,自己取花。有次看见穿西装的男人蹲在旁边哭,往缸里塞了张百元钞,却什么也没拿。老太太慢悠悠抽了朵半开的栀子别在他口袋:"傻孩,感情哪能用钱秤。"
许昌附近100块钱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?可能是火车站候车厅共享的耳机线,放着伍佰的《Last Dance》;是春秋广场长椅上分食的烤红薯,蜜糖粘在指尖被路灯照得发亮;也可能是护城河里漂着的莲花灯,两双手慌慌张张地护着微弱的火苗。这些瞬间拼凑成中原小城特有的浪漫地图,导航靠的不是GPS,是三轮车师傅口耳相传的巷弄秘径。
记得有对在钧瓷作坊打工的情侣。女孩用废弃瓷土捏了只歪嘴兔子,男孩趁午休溜进窑厂,求师傅塞进窑缝里烧制。开窑那天兔子裂成叁瓣,他拿础叠胶粘了整夜。后来他们分手了,粘好的瓷兔被留在出租屋窗台,雨水浇出青苔,反倒比完整时更有味道。
或许百元情感最动人处在于,它让真心变得触手可及。不需要景区门票或烛光晚餐,曹魏古城骑楼的阴影能遮住初吻,护城河石栏的裂纹卡得住誓言。清潩河边总停着载满气球的叁轮车,大叔从不叫卖,谁驻足就看谁笑。有次女孩哭着过来,他松开绑绳塞过去整把气球:"飘走了就不难受啦。"
现在年轻人总自嘲爱不起,可许昌街头的恋爱还在顽强地生长。芙蓉湖的日落免费,文峰塔的钟声免费,深夜烧烤摊上替对方擦酱渍的纸巾也免费。当城市华灯初上,那些攥着百元钞票的年轻人,正用铜板敲击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爱情变奏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