凯里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邻近小巷游玩好去处
凯里车站旁那些容易被错过的小巷
每次走出凯里车站,大家总会被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拉客的司机吸引注意力。说真的,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是这样,拖着行李就往大路上冲,心想赶紧到预订的酒店歇着。直到第叁回来凯里,偶然为了躲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,才真正走进了车站旁边那条斜插进去的小巷子。
巷口很窄,也就够两叁个人并排走,外面的喧嚣好像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挡住了。脚下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,墙角挂着水珠的青苔绿得晃眼。往里走个十来步,就能听见“滋啦滋啦”的声响,一股酸汤混着烤豆腐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。那是一家只有四张木桌的小店,老板娘正拿着长筷在烙锅里翻动着米豆腐,看到我站在门口张望,她头也没抬就说:“进来坐嘛,门口雨大。”这种自然而然的热络,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。
我后来才发现,像这样的小巷在车站附近蛛网似的分布着好多条。它们不像规划好的商业街,反而更像我小时候住的那种老街坊。有家门面特别小的理发店,老师傅还在用着那种老式推子,旁边总有几个老街坊坐着等,顺便扯点家常。斜对面是个摆摊修鞋的大爷,他手边收音机里永远在放着苗歌。在这片区域转悠,你完全不需要什么攻略或者地图,随着性子走就好,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脾气。有的巷子走着走着,突然就开阔起来,冒出个小空地,几个老人家在那儿下象棋;有的巷子两侧墙面上,能看到当地学生画的民俗彩绘,颜色鲜亮得很。
要说在凯里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条被当地人叫作“猫儿巷”的短巷。倒不是那里猫特别多,是巷子尽头有棵老槐树,枝条垂得低低的,总有叁两只猫趴在围墙上打盹。巷子中间有家卖手打糍粑的,老板是个中年汉子,每回捶打糯米时那有节奏的“砰、砰”声,听着特别治愈。现打的糍粑裹上黄豆粉,热乎乎地吃一口,那种软糯香甜的感觉,跟超市里买的真空包装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天色暗下来后,这些小巷子又换了副模样。路灯是那种老式昏黄的光,把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。几家烧烤摊摆了出来,炭火的红光在渐深的夜色里特别显眼。吃烧烤的人们就坐在小塑料凳上,喝着本地啤酒,聊天的声音不高,混着偶尔传来的笑声,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。这种热闹和白天的车站广场完全不同,它更生活,更接地气,让你觉得好像自己也成了这里的一份子,而不是个匆匆路过的游客。
现在我每次来凯里,都习惯在车站附近的小巷里溜达个大半天。比起那些需要买门票的景点,这些不花钱就能体验到的人间烟火,反而更让人记得住。有时候想想也挺有意思——我们总想着要去远方看风景,却常常忽略了,最美最真实的风景,可能就藏在车站旁边那条不起眼的小巷深处,等着愿意慢下脚步的人去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