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台约茶上课,九台品茶学习交流
九台这个小城啊,每次提起都让我想起巷子深处飘来的茶香。上周叁下午,我跟着朋友拐进一条青石板路,老远就看见木招牌上写着“茶课”二字。
推门进去,茶艺师陈老师正在烫杯子。她抬头笑笑:“今天咱们的九台约茶上课,就从怎么辨别岩茶的火功开始吧。”桌上摆着叁泡同样品种的肉桂,光看干茶还真分不出差别。
原来喝茶有这么多门道
等叁泡茶都喝到嘴里,我才发现差别大了——第一泡带着焦糖香,第二泡有花果味,第叁泡居然喝出青涩感。“这就是轻火、中火、足火的区别。”陈老师拎起茶叶给我们看,“很多人觉得茶苦涩就是品质不好,其实可能是没焙到位。”
坐在我对面的李姐是开民宿的,她拍了下大腿:“难怪我家客人总说茶叶不好喝!看来光买贵的不行,得懂这个。”她马上约了下次的九台品茶学习交流,说要带员工一起来。
那天我们尝了六款茶,从铁观音到老白茶。每换一款,陈老师都让我们先闻盖香,再品水香,最后看叶底。我旁边的大叔突然“哎呀”一声:“这叶底怎么还带红边?”
在茶香里遇见有趣的人
茶桌真是个神奇的地方。那位发现红边的大姓张,是退休的地理老师。他扶扶眼镜说:“这和茶叶的发酵程度有关,像做青时叶片碰撞产生的。”他这么一说,大家都凑过去看,有人还掏出手机拍照。
穿汉服来喝茶的姑娘小琳最逗,她举起茶杯对着光看汤色,手腕上的银镯叮当响:“这不就是古人说的‘琥珀色’嘛!”她是在附近开工作室的,说下次要把自己做的茶点带来配茶。
说来也怪,明明刚认识两小时,大家却像老朋友似的聊得起劲。可能热茶暖心,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融化了。
陈老师往紫砂壶里注水,水流划出柔和的弧线:“其实九台约茶上课最让我开心的,不是教会大家品茶,而是看到你们因为茶成为朋友。”她说完轻轻出汤,茶汤在公道杯里漾出金圈。
临走时,李姐已经和小琳约好去她工作室看茶器,张老师则说要找茶山的地质资料给大家科普。我拎着刚买的两包茶叶走在巷子里,舌尖还留着蜜兰香的余味。
这样的九台品茶学习交流,倒像是给忙碌生活按了暂停键。下次茶课在霜降后,据说要喝陈年普洱,我已经开始期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