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银火车站小巷子,白银火车站小街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8:45:33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条弯弯绕绕的小巷

每次从白银火车站出来,我都习惯性地往右边瞧。那儿藏着一条小巷子,不仔细看还真容易错过。巷口总停着几辆等客的叁轮车,车夫们靠在车座上闲聊,看见拖着行李箱的人出来,才会懒洋洋地直起身子招揽生意。

说实话,第一次走进这条白银火车站小巷子,纯粹是因为好奇。那天出站晚了,打车的人排成长龙,我拖着行李琢磨着抄个近路。刚踏进去就有点后悔——巷子比想象中窄,两旁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斑驳,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挂着,偶尔还有水滴落下来。

可走着走着,味道先变了。火车站广场上那种快餐的味道渐渐淡去,取而代之的是谁家正在爆炒的香气,辣椒和蒜瓣在热油里翻滚的动静,隔着窗户都能听见。再往前几步,有个老太太坐在小马扎上摘豆角,旁边的小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唱着秦腔。

这条白银火车站小街巷弄啊,就像两个世界的过渡地带。一头连着南来北往的火车站,满是行色匆匆的旅客;另一头伸进老城区的日常生活,节奏突然就慢了下来。我特别喜欢午后叁四点钟来这里,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青石板路面切成明暗两半。路边那家修鞋铺子的老师傅,这时候总会搬把椅子坐在门口,眯着眼睛打盹。他手边那个铁皮工具箱,边角都磨得发亮了。

巷子中段有家烧饼铺,开了少说二十年。老板是个黑胖的中年人,话不多,但手艺极好。他做的芝麻烧饼,外层酥脆,内里软和,趁热咬一口,满嘴都是面香和芝麻香。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外面租个门面,他一边麻利地往炉子里贴饼子,一边说:“这儿就挺好,熟客都知道找得来。”确实,常有些穿着体面的人特地开车过来,就为买他家十几个烧饼带走。

再往里走,能看见些很有意思的细节。比如那扇永远虚掩着的绿漆木门,门环是铜制的狮子头,已经磨得光滑锃亮。比如墙角那丛无人打理却长得格外茂盛的牵牛花,每到夏天就开得热热闹闹的。这些细节,在匆匆路过的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,但如果你肯放慢脚步,就能读出很多故事来。

下雨天的白银火车站小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。雨水顺着瓦檐滴落,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。这时候巷子里格外安静,只能听见雨声和偶尔传来的电视声。撑着伞慢慢走,会注意到平时忽略的东西——某扇窗户后晃动的身影,某户人家飘出的中药味,还有湿漉漉的墙面上,青苔显得格外翠绿。

其实想想,这条白银火车站小街巷弄最打动人的,就是这份真实。它不是为游客准备的景观,就是普通人过日子的地方。晾晒的衣物可能不太整齐,厨房的油烟可能有点重,但这些恰恰是生活原本的样子。火车站代表着出发和到达,是人生中的节点;而这条小巷子,连接着的就是节点之间那些平凡却温暖的日常。

现在每次从白银火车站下车,我还是会绕到这条小巷子里走一走。有时候买个烧饼,有时候什么都不做,就是慢慢走一遍。看着巷子里熟悉又细微的变化——那家杂货店重新油漆了门面,修鞋师傅的头发又白了几分——心里就会特别踏实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就像城市的一道皱纹,记录着时光流转,也安放着许多人的记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