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河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为何光说不练
黑河街头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,那条开了五六家足浴店的街上,总能看到些装修华丽的门面,霓虹灯闪得比别家都亮,宣传单上的项目写得天花乱坠。可你要是真走进去,会发现他们最擅长的不是捏脚,而是给你画大饼。
就说上周我路过的那家"舒心阁"吧,门口易拉宝写着"开业酬宾买一送叁",穿着旗袍的迎宾姑娘笑得比蜜甜。刚在沙发上坐定,经理就捧着册子过来介绍:"先生我们现在有黄帝内经推拿、泰式古法拉伸、还能定制中药熏蒸..."听着确实诱人,可等我选了个最基础的套餐,对方突然面露难色:"真不巧,今天技师都在忙高端项目,您要不考虑升级成会员卡?"
说得比做得好的生意经
这种"只吹不做"的情况在黑河服务行业还挺常见。明明是个足浴店,重心却放在预售卡和高端项目包装上。有次和常做足疗的老张聊天,他叼着烟直摇头:"这些店啊,开业前叁个月最热情,等你把五千块的储值卡一办,再想约个普通捏脚都得等俩小时。"
我观察过他们的话术套路,基本上分叁步走:先是把叁十块钱的洗脚项目说得能治高血压失眠,接着暗示现在有超级划算的套餐,最后总会落到"今天办卡最合适"。有回我特意数了数,十五分钟里那位销售说了二十二次"限量优惠",但实际端来的洗脚水温度都没调匀。
这让我想起城南那家开了十年的老店,门脸旧旧的,老师傅就默默给人按脚,墙角堆着用空的药酒罐子。虽然从没见他们发过传单,但晚上九点还总有人排队。所以说啊,生意场上玩虚的或许能热闹一时,但终究比不过实实在在的手法。
现在很多商家都陷入这种怪圈:还没学会走就想跑,基础服务没做好,整天琢磨怎么包装概念。就像隔壁美容院把普通洗脸说成"细胞活化术",理发店管剪刘海叫"面部黄金比例调整"。消费者可能头回被唬住,但时间长了,谁还分辨不出哪些是花架子呢?
前两天又路过"舒心阁",发现他们在搞"周年庆返场活动"。还是那个经理,正拉着新顾客说得唾沫横飞。我看了眼收银台后面,员工考核表上密密麻麻写着"套餐转化率考核",却找不到"客户满意度"这项指标。这大概就是问题的根源了。
其实咱们老百姓要求真不高,技术到位、价格透明、别玩套路,这叁样做到了,生意自然差不了。可惜现在有些店主总想着走捷径,把精力都放在营销话术上。要我说啊,与其整天研究怎么让人办卡,不如好好培训技师手法,至少得保证按完脚真的能解乏吧?
看着街上这些足浴店灯牌明灭不定,忽然觉得挺像他们承诺的那些服务——看起来灯火辉煌,真走进去才知道虚实。或许哪天会出现这么家店,门口就简单写着"专业捏脚叁十年",没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,但这样的店,在黑河反倒成了稀罕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