霸州火车站300一次,霸州站服务300一回
那天路过霸州火车站,耳边飘来几个等活司机的闲聊。“霸州火车站300一次,包接包送!”穿着工装的大叔操着本地口音招呼客人。旁边有人搭话:“霸州站服务300一回,我这车还能放行李嘞。”
说实话,头回听见这价钱我也愣了神。从这儿到市区少说二十公里,打表出租车少说百来块,这300块的价格里头,怕是有别的说法。我凑近和司机师傅递了根烟,他嘿嘿一笑:“老弟,这价包含的不只是车费。”
藏在价格里的门道
老师傅掰着手指头给我算账:凌晨两叁点到站的绿皮车,乘客拎着大包小包找不到车,他得在出站口举个牌子等着;遇到晚点的车次,甭管多晚都得候着;要是碰上带老人的、带小孩的,还得帮着拎箱子。这300块钱,买的是个踏实。
聊着聊着,又围过来两个司机。穿蓝色夹克的师傅插话:“咱这霸州火车站300一次的服务,可不是谁都能干。得熟悉每条小路,知道哪个时间段哪条路不堵车。前两天有个客人急着赶会议,我抄近道省了半小时。”
旁边年轻些的司机掏出手机给我看相册,里面是他车后备箱常备的东西:矿泉水、充电线、雨伞,甚至还有个小药箱。“霸州站服务300一回,就得让客人觉得值。”
我突然想起朋友上个月在这打车的经历。半夜十一点到站,手机没电关机,正是这些守夜的司机帮他联系上了家人。朋友后来说,那300块钱花得心甘情愿。
小城车站的人情味儿
这些年高铁站建得气派,可像霸州这样的老火车站,反倒保留了别样的温度。候车室里总能遇见熟人,售票窗口的大姐记得常出差的老顾客,就连站前这些小摊贩,都能准确叫出老主顾常买的东西。
我注意到有个卖煎饼的大婶,看见带孩子的旅客会多送根香肠。问起来,她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谁出门在外没个难处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刚才那些司机,他们报价时那份坦然,或许正是源于这份将心比心。
车站派出所的老民警说,这些跑车的司机虽然看起来松散,实际上自成体系。谁家老人单独出行,他们会特意交代同线路的司机多照应;遇到生病的旅客,他们会互相通气,选择最平稳的路线。这种不成立的规定,在这座小城的车站里悄悄运行了多年。
天色渐暗,站前广场亮起暖黄的灯。又一列火车进站,司机们不约而同地站直身子,整理衣领。那个穿工装的大叔朝我挥挥手,转身融入接站的人流。望着这些忙碌的身影,我忽然觉得,这看似简单的霸州火车站300一次,承载的远不止是一段路程。
回程的路上,我琢磨着这件事。在这个什么都能手机预约的时代,霸州火车站前依然保留着这种面对面的交易方式。乘客能看到司机的脸,司机能看清乘客的行李,双方在讨价还价间完成最直接的信任建立。
也许有一天,这种传统的接站方式会消失。但至少现在,当深夜的列车驶入站台,总会有那么几辆车亮着双闪,等着送晚归的人回家。这份守候,或许才是霸州站服务300一回背后,真正让人安心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