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台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同城学生相约百元活动
这几天在七台河本地的一些网络社群里,总能看到类似的留言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“七台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信息,我心里咯噔一下,脑子里闪过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。
后来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是几个初中生自己组织的学习小组。他们周末约在图书馆或者同学家里一起写作业,互相讲题。那“100元”是怎么回事呢?其中一个叫小磊的男生告诉我,这是他们凑的“活动基金”,每人出二十块钱,加起来正好一百块,用来买点零食饮料,或者一起坐公交车去科技馆参观。“同城学生相约百元活动就是这么来的,”小磊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,“其实就是几个同学一起学习、一起玩。”
百元活动背后的故事
我去过他们一次周末聚会,就在小磊家里。五六个孩子围坐在餐桌旁,数学作业摊了一桌子。有个扎马尾辫的女生数学特别好,正在给其他同学讲解一元二次方程。讲到一半,她还拿出自己整理的笔记给大家看。“这个题型老师上周讲过,我猜期中考试肯定会考,”她说得头头是道,其他同学都认真听着。
小磊妈妈给我倒了杯水,站在厨房门口看着这群孩子,脸上挂着笑。“以前周末就知道抱着手机玩,现在好歹能凑在一起学点东西,”她小声跟我说,“虽然屋里吵了点,但这是学习的热闹,我们家长都支持。”
活动快结束时,孩子们还真把那一百块钱拿出来了。他们计划下周去市博物馆看新开的矿石展览,正在算交通费和门票钱。“我们础础制,”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很认真地说,“这样公平,也不会给谁家增加负担。”
看着他们认真地计算每人该出多少钱,怎么坐公交车最省钱,我突然觉得这种“同城学生相约百元活动”挺有意思的。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乱花钱,而是孩子们自己学着规划、管理的小型活动。
另一个叫婷婷的女生告诉我,他们这个小组已经活动一个月了。“比一个人闷头学习强多了,”她说,“有人不懂的地方,大家一讨论就明白了。而且我们约好了,如果这次期中考试小组平均分提高,就用剩下的钱去滑冰。”
回家的路上,我想起自己上初中那会,也有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一起写作业。只不过那时候没有“同城约”这种说法,就是放学后互相招呼一声:“下午去谁家写作业?”现在的孩子用上了网络工具,但那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、一起成长的心还是一样的。
七台河这座小城里,这样的“同城学生相约百元活动”可能正在不少角落悄悄进行着。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,把学习和玩耍结合起来,还学会了怎么合理使用有限的零花钱。这种单纯而实在的交往,或许比任何昂贵的课外辅导都来得珍贵。
小磊后来发短信告诉我,他们小组决定把这个活动长期办下去,还起了个正式的名字叫“周末学习社”。虽然名字听起来挺正式的,但他们说,其实就是为了找个理由大家一起学习、一起进步,顺便也能在忙碌的学习中放松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