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800元快餐贵不贵,敦化800元套餐价格如何
最近朋友圈里总有人在聊敦化800元快餐的事儿,我头回听见这价钱的时候,正端着十五块的盒饭,筷子差点掉地上。好家伙,八百块在敦化能下顿像样的馆子了,怎么就和快餐扯上关系了?这价格摆在那儿,说不贵那是骗人的。
昨天碰见开餐馆的老李,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:现在五花肉涨到二十八一斤,豆油一桶贵了四十,送外卖的小哥跑单费每公里加了两毛。光是食材和物流成本,就比叁年前翻了一番。要是再用可降解餐盒,配上当季的山野菜,这成本蹭蹭往上冒。
价格背后的实情
我特意问了敦化本地的朋友,他说这八百块套餐还真不是普通盒饭。里头有长白山的刺嫩芽、冷水鱼,还有农家散养的小笨鸡,光这几样时令山货就得占去大半成本。要是赶上松茸季,光是两片新鲜松茸就要百来块。这么一想,倒似乎能理解这个定价了——就像同样的牛仔裤,地摊上和专卖店能差出好几倍价钱。
不过话说回来,在敦化这种小城,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才挣多少?花八百块吃顿快餐,确实得掂量掂量。隔壁桌张大姐说得实在:“咱菜市场买只活鸡才五十,回家炖汤够全家喝两顿。”但她女儿插了句:“现在年轻人周末聚餐,人均两叁百不也很平常?”这话让我琢磨了半天,或许不是东西贵了,而是我们的消费观念变了。
记得前年在敦化老街上,还能找到十块钱管饱的排骨饭。如今那条街改造了,搬进了亮堂的店铺,同样的排骨饭标价二十五。老板娘一边擦桌子一边念叨:“房租翻倍了,不用好点的装修,年轻人都不愿意进门。”这些看不见的成本,最后都摊在每碗饭里。
说到敦化800元套餐价格如何,我倒想起个事儿。上个月同事给孩子过生日,订的就是这种高价套餐。她说原本觉得肉疼,可看到配送员冒着大雨准时送到,包装得妥妥帖帖,还附了张手写祝福卡,忽然觉得这钱花得舒坦。这让我想到,现在我们花钱,买的早就不只是食物本身了。
晚上散步时,看见外卖小哥骑着电车穿梭在大街小巷。他们的保温箱里,装着十八块的麻辣烫,也可能装着八百块的精致套餐。同样的街道,不同的人生,却都在为一餐饭奔波。这八百块的快餐贵不贵,还真不是简单能说清的。
菜市场的老刘跟我说了个理儿:“你说野生鲫鱼和养殖鲫鱼,差叁倍价钱,可炖出来的汤就是不一样。”他摊位上摆着两种鱼,贵的每天反而先卖完。这大概就像那八百块快餐,有人觉得是交智商税,有人却认为物有所值。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,衡量着价格和价值的关系。
路灯亮起来的时候,我路过那家据说提供八百元套餐的店。玻璃窗里坐着几桌客人,看起来都挺惬意。或许对他们来说,偶尔用半个月的咖啡钱换一次特别的用餐体验,就像我们愿意花钱看电影、旅行一样,都是在为生活添点滋味。贵不贵的,说到底还得看这钱花得是不是时候,是不是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