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马小巷150元的爱情,窄巷百五情缘
巷子口的红色塑料袋
侯马的秋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才九月初,巷子里的梧桐叶子就黄了半边。我站在巷口犹豫要不要进去,手里捏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。上面用圆珠笔写着地址,还有那句让我琢磨了一路的话——150块钱,能买到什么像样的爱情?
巷子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走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根处还残留着前几天的雨水痕迹。说实话,我本来是不想来的。朋友介绍时说得神神秘秘,说什么这条巷子里藏着侯马最特别的“爱情买卖”。我心里直打鼓,这年头,150块连顿像样的火锅都吃不上,还能买到爱情?
推开那扇虚掩的木门,铃铛响了。店里比我想象的亮堂,一个系着围裙的女人正在擦杯子。“坐吧。”她头也不抬,“规矩都知道?”我点点头,又摇摇头。她笑了,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。“150块钱,给你讲个真实的爱情故事。听完就走,别多问。”
老照片里的笑声
她给我倒了杯大麦茶,茶香混着屋里淡淡的霉味。从抽屉里取出本相册,塑料膜已经发黄。“这是1998年的侯马。”她指着一张照片。照片上,这条巷子还没这么旧,几个年轻人靠着墙在说笑。有个扎麻花辫的姑娘特别显眼,眼睛亮晶晶的。
“那会儿我二十岁。”她声音轻了下来,“他总说,等攒够钱就娶我。可我们俩在纺织厂上班,一个月工资才多少?”她说起那个男孩,怎么省下工资给她买头花,怎么在巷子尽头那棵槐树下等她下班。那些细节啊,听得人心里发酸。有次她生病,男孩把半个月工资都买了药,自己啃了十天馒头。
我忍不住问:“后来呢?”她没直接回答,只是翻到相册最后一页。是张结婚照,照片上的男人不是故事里那个青年。“他去了南方。”她语气平静,“临走前塞给我150块钱,说对不起。”屋里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。我忽然明白,这150元的爱情,说的是那份再也回不去的真心。
巷子深处的猫
临走时,我看见柜台上摆着个小铁盒,里面全是迭得整整齐齐的150块钱。她说,每个来听故事的人都会留下150块,这些钱都捐给街角的养老院。“算是替他积德吧。”她说这话时,眼神飘向窗外。我突然想起什么,从钱包里掏出钱。她接过去,熟练地迭成个小小的叁角形,放进铁盒里。
走出巷子,阳光刺得眼睛发疼。回头望去,窄巷百五情缘还在那里,像侯马这座城市的一道浅浅的皱纹。我想,大概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段价值150元的爱情——不贵,但珍贵。可能在某个雨天,可能在某个转角,它就突然跳出来,让你鼻子一酸。
巷子口,一个老太太在卖桂花糕。我买了两块,甜得发腻。这味道,像极了刚才那个故事的后劲。走远了,还能听见巷子里传来的铃铛声,叮叮当当的,像是在送别,又像是在挽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