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泉品茶海选工作室,阳泉茶艺海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8:09:08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阳泉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朋友们聊起品茶的新去处。有人说城东开了家很特别的茶空间,有人则提起传统茶坊的焕新升级。这两处地方名字听着像姐妹店——阳泉品茶海选工作室,还有隔壁街的阳泉茶艺海选工作坊。光听这招牌,就让人觉得里头肯定藏着不少故事。

茶香里的新旧对话

走进工作室那天,正赶上他们办春日茶会。穿棉麻褂子的茶艺师边说边演示,手指轻轻转着白瓷盖碗。“咱们这儿啊,就像茶的初舞台。”她笑着往玻璃壶里注水,看着茶叶慢慢舒展,“每批新茶来都要经过七八轮冲泡测试,好比给茶叶办海选。”这话说得真形象——原来“海选”二字是这么个意思。坐在对面的年轻人掏出本子认真记着,看来是刚入行的茶艺学员。

转过街角的工作坊又是另一番光景。老榆木茶桌上摆着叁套不同窑口的茶具,穿香云纱的老师傅正在教客人闻香。“别看现在设备这么齐全,二十年前我刚开始收徒的时候,就在自家阳台支了个茶摊。”他说着往仿宋执壶里添水,水流声清脆悦耳。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工作坊的变迁,从最初只有八个学员,到现在能同时开办叁组茶道课。

这两家虽然都挂着“海选”的名号,路子却不太一样。工作室更侧重茶叶本身的品鉴筛选,工作坊则把重心放在茶艺师的培养上。倒像是同一棵茶树上长出的两片新芽,各有各的鲜灵劲儿。

茶杯里的城市记忆

常来喝茶的赵大姐跟我说了个有趣的发现。她每周叁在工作室学茶汤调配,周五又固定到工作坊练茶艺手法。“在工作室能喝到二十多种产区的毛茶,在工作坊则学会了怎么把同样的茶泡出叁种风味。”她边说边比画着温杯的动作,“这两家要是搞个联名活动该多好。”

真让赵大姐说着了。上个月清明前后,两家真合办了一场“阳泉品茶海选工作室春季茶会”。那天工作室搬来了当年头采的武夷岩茶,工作坊则展示了新创的“叁才冲泡法”。茶友们不仅能对比着喝不同山场的茶汤,还能现场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冲泡碰撞。住在附近的退休教师吴老先生特别感慨:“咱们阳泉人过去喝茶就图个解渴,现在年轻人把茶文化做得这么活色生香。”

夜幕降临时分,工作室的玻璃窗还透着暖光。几个年轻人围着茶桌讨论茶叶审评标准,桌上摊开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。隔着一条街,工作坊里飘出缕缕茶香,晚班学员正在练习凤凰叁点头的注水手法。这两处飘着茶香的空间,渐渐成了城里人放下忙碌、寻找片刻安宁的好去处。

或许明天经过时,你会看见刚下班的白领在工作室门口驻足,也会遇见银发族相约去工作坊学新式调饮。茶香串起的这些寻常时光,正慢慢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。就像那位茶艺老师傅说的,好茶需要时间沉淀,而茶文化的滋养,更得细水长流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