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品茶上课工作室,青铜峡茶道学习课堂
沿着青铜峡黄河边的小路往巷子里走,没多远就能闻到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。顺着香气拐个弯,"青铜峡品茶上课工作室"的木招牌就出现在眼前。推开门,风铃轻响,几位学员正围坐在长条茶桌前,专注地看着老师手里的青瓷盖碗。
这里的氛围啊,说它是课堂倒不如说更像老友的茶室。穿着棉麻衬衫的李老师从不急着讲茶道理论,而是先给新来的朋友泡上一杯本地的八宝茶。"别急着学,先尝尝。"他总是这么说。玻璃杯里枸杞红枣上下翻飞,桂圆和冰糖慢慢化开,啜一口,甜津津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去,整个人都暖了起来。
从一杯茶开始的缘分
说来有趣,很多人最初都是被"品茶上课"这四个字吸引来的。张姐退休后总觉得日子空落落的,偶然路过这儿,现在已经是第叁期学员了。"我以前觉得喝茶就是抓把茶叶丢杯子里,没想到光是拿盖碗就有这么多讲究。"她边说边给我们演示"叁龙护鼎"的手法,大拇指和中指卡住碗沿,食指轻压盖钮,那姿势确实优雅。
李老师的教学方式很特别,他很少用那些玄乎的术语。"茶道啊,说白了就是怎么把茶好喝地泡出来。"他演示冲泡滇红时,会让大家注意水温,"沸水冲下去,茶香一下子就腾起来了,这时候别急着出汤,心里默数五秒。"学员们跟着做,果然泡出的茶汤更加醇厚。
在这个青铜峡茶道学习课堂里,最让人舒服的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。没有考试,不背条条框框,每次课就是一起喝叁四款茶。绿茶的鲜爽、乌龙的韵味、黑茶的陈醇,慢慢喝慢慢品,舌头自然就记住了每种茶的特点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工作室的二楼别有洞天,这里被布置成简易的茶席实践区。周末下午常能看到学员们在这里练习茶艺,互相泡茶给对方喝。新来的小王第一次独立完成潮汕工夫茶全套流程时,紧张得手都在抖,但当金黄清亮的茶汤顺利分入品茗杯,全场都为他鼓掌。
"我们这儿不像外面的速成班,"李老师倚在书架旁,看着学员们交流泡茶心得,"有人来了叁四次,才终于把盖碗拿稳了。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重要的是他们享受这个过程。"书架上摆满了各地茶样,从福鼎白茶到安化黑茶,每个罐子都贴着泛黄的标签,记录着来历和特点。
深秋的午后,阳光透过竹帘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学员们轮流冲泡着今年的秋茶,交流着各自的心得。"我发现自己泡的茶就是比办公室茶水间的好喝,"在银行工作的刘哥感慨,"原来不是茶不好,是方法不对。"他现在每天上班都要带一套简易茶具,午休时给自己泡上一壶。
窗外是奔腾的黄河,屋内茶香氤氲。在这个叫做青铜峡品茶上课工作室的空间里,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与茶相处的方式。也许这就是茶道的真谛——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,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滋味。当热水注入茶壶,叶片舒展,时光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