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州那里有站小巷的,林州站旁小巷位置
初到林州站
第一次来林州的朋友,拖着行李走出车站广场,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抬眼望去,新修的马路宽阔干净,出租车排队等候,一切都规规矩矩的。可心里头好像总惦记着点什么——对了,就是那种藏着本地烟火气的小巷子。不少人嘴上会嘀咕,林州那里有站小巷的吗?这车站附近,看着挺现代化,不像有老巷子的样子。
我那天也是这么想的。站在广场边上,看着手机地图,有点茫然。问了个在树荫下乘凉的大爷,他呵呵一笑,抬手往车站南边指了指:“你说那些小胡同啊?有哇,顺着这条路往前走,过个路口,味儿就对了。”他说的这个“味儿”,可真不是夸张。
拐角遇见旧时光
按着大爷指的方向,走了不到五分钟,景象真的开始不一样了。高楼的身影往后退去,眼前出现的是一片密度挺高的老居民区。红砖墙,水泥地,电线在头顶上空牵得有些随意。这里,就是人们常打听的林州站旁小巷位置了。
走进其中一条,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。阳光被两旁的屋檐切成窄窄的一条,斜斜地照在墙上,留下斑驳的光影。自行车随意地靠在墙边,二楼窗户伸出的晾衣竿上,挂着颜色朴素的衣物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饭菜香,不知是谁家正在准备午饭。有老太太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摘菜,看见我这个生面孔,也只是抬头友善地笑了笑,又继续忙活手里的活儿。
这种巷子,地图上往往没有名字,或者只有一个非常笼统的标注。它们就像是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,连接着主路的喧嚣与家家户户的宁静。你能在这里看到最真实的生活图景,听见最地道的林州方言。对于想了解本地风土人情的访客来说,找到这个林州站旁小巷位置,算是摸到了门道。
巷子里的活色生香
再往里走,巷子变得窄了些,两侧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店铺。没有华丽的招牌,有的只是在门口挂个小木板,用粉笔写着“理发”、“修鞋”或者“小卖部”。一家理发店里,老师傅正给一位老主顾推头,动作不紧不慢,两人还时不时聊上几句。旁边的小卖部门口,几个老街坊围坐着下象棋,争论声和笑声混在一起,格外热闹。
要说吃的,那可更藏龙卧虎了。往往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脸,甚至只是一个窗口,排着叁五个人。卖的可能是刚出炉的烧饼,也可能是当地特色的炸货。我跟着排队的人买了一个夹肉的烧饼,外皮酥脆,肉馅咸香,味道实在得很。这种口味,是那些连锁快餐店永远也做不出来的。这大概就是很多人反复打听林州那里有站小巷的真正原因吧,不是为了猎奇,而是为了这一口踏实的地道味儿。
穿行在这些迷宫般的巷道里,偶尔会碰到岔路口。有时候选错了,走着走着就成了死胡同,只好原路返回。但这种小小的“迷失”,非但不让人懊恼,反而增添了几分探索的乐趣。每一次转弯,都可能遇到不一样的风景,比如一株从墙头探出身子、开得正艳的石榴花,或者一只在窗台上睡得四仰八叉的狸花猫。
站在巷子深处回头望,还能隐约看到林州站高耸的屋顶。现代交通枢纽与市井生活图景,就这样仅一街之隔,互不打扰,又和谐共存。车站代表着流动与远方,而这些小巷,则守护着不变与家常。它们安静地待在车站身后,像一位慈祥的长辈,看着南来北往的旅客,也守护着自家的一方烟火。
离开的时候,我又回到了那条宽阔的主路上。车流声、人声再度涌入耳朵,恍如隔世。回头再看看那片低矮的居民区,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。以后再有人问起林州站附近有什么值得逛的,我大概也会像那位大爷一样,会心一笑,然后告诉他,车站南边,藏着真正的林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