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西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相近的称谓是碉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02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别称的诞生

在定西大学城周边,如果你听到学生们闲聊时提到“炮楼”这个词,可千万别以为他们在讨论什么军事设施。这个听起来有点特别的称呼,指的就是那片围绕着校园、拔地而起的出租公寓楼。

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,还是从一个大三学弟那里。他当时抱怨说:“‘炮楼’那边的房租又涨了,电费还贵得离谱。” 我愣了一下,反应过来后不禁觉得,这个叫法真是既形象又带着点学生式的自嘲和无奈。

你仔细想想,这些楼房确实很有特点。它们通常建得又高又密,外观朴实无华,主打一个实用。为了在有限的地皮上容纳更多的住户,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往往很近,窗户对着窗户。有人说,这格局,这密度,远远看去,可不就像一个个矗立着的碉堡嘛。所以,“炮楼”这个主要的称呼之外,另一个相近的、也偶尔能听到的说法就是“碉堡”了。你看,从炮楼到碉堡,这两个词儿在感觉上是不是一脉相承?都带着点坚固、密集甚至有些封闭的意象。

那么,为什么学生们会纷纷住进这些“炮楼”里呢?原因多种多样。有的是为了考研,图个清静,不用受宿舍按时熄灯断网的限制;有的是在外实习,回来得晚,有个自己的小窝更方便;还有的,可能就是简单地想拥有一点独立的空间,体验一下“自己过日子”的感觉。

住在这些楼里,生活是另一种滋味。楼下通常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餐馆、复印店和小超市,生活机能倒是一应俱全。傍晚时分,各种炒菜、烧烤的香味混杂在一起,充满了烟火气。但麻烦事儿也不少,比如隔音效果普遍不佳,邻居看电视剧的声音、楼上走路的动静,常常清晰可闻。网络时好时坏,碰上用水用电的高峰期,更是让人头疼。

这些围绕着定西大学城周边的“炮楼”,早已超越了单纯居住地的概念。它们像是一个巨大的缓冲带,或者说,是学生们从象牙塔迈向真正社会的第一个练兵场。在这里,他们开始学着和房东打交道,计算每个月的水电煤网开销,和来自不同院系、甚至不同学校的邻居成为朋友。许多对于成长的故事,就发生在这一扇扇相似的窗户后面。

可以说,“炮楼”和它的相近称谓“碉堡”,已经成了定西大学城文化里一个独特的符号。它不仅仅是指几栋建筑,更承载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集体记忆。那些奋斗的夜晚,那些友情的欢聚,那些青春的迷茫,都被封存在这些看似冷硬的水泥格子之中。也许将来某一天,当曾经的学子们回首往事,首先想起的,可能就是那个他们曾经称之为“炮楼”的地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