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品茶海选工作室,长春品茶海选工作坊
最近和朋友闲聊,听说长春出现了不少品茶海选工作室和品茶海选工作坊,这名字听着挺新鲜的。我心想,这不就是咱们平常说的茶叶店嘛,怎么起了个这么讲究的名字?正好家里茶叶快喝完了,就决定去实地转转,看看里头到底有什么门道。
走进第一家店,门脸不算大,但装修挺别致。原木色的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茶叶罐子,空气里飘着若有似无的茶香。店主是个叁十来岁的年轻人,正拿着茶具在泡茶,看见我进来就笑着招呼:“来尝尝刚到的明前龙井?”
茶叶还能这样选
我好奇地问起店名为什么叫“品茶海选工作室”。店主一边烫着茶杯一边解释:“这么说吧,就像音乐选秀的海选环节,我们把全国各地的好茶都搜集过来,让客人像评委一样慢慢品、细细选。”他指了指墙边的几个大茶罐,“这儿光是普洱就有二十多种,从几十块的口粮茶到上千块的老茶都有,得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。”
说着他递过来一小杯茶汤。我接过来先闻了闻,一股豆香味扑鼻而来。小口抿了一下,舌尖能感觉到那种鲜爽的滋味。“这茶确实不错”,我点点头。店主又拿出另一款茶,“再试试这个,同样的龙井,但是不同山头产的,味道又不一样了。”
在店里待了个把小时,尝了四五种茶。发现这么慢慢对比着喝,还真能喝出茶叶之间的细微差别。以前买茶都是看包装随便拿,现在这么一品,才知道原来喝茶还有这么多讲究。
后来又去了另一家叫品茶海选工作坊的地方。这家店面更宽敞些,还特意隔出了几个小茶室。老板娘很健谈,她说很多老顾客每周都会来坐坐,把品新茶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。“有人就爱坐在那个角落的位置,说是那边的光线泡茶最舒服。”她笑着指了指靠窗的座位。
我注意到店里还有几个年轻人正在认真地记笔记。一问才知道,他们是在参加茶艺培训。老板娘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喝茶,但不太懂得怎么选茶、泡茶,所以她们干脆定期开办些小课程。“不是说非得成为专家,就是想让大家都喝明白茶,知道自己喝的是什么,好在哪里。”
看着他们那么专注地学着温杯、注水、出汤,我突然觉得,这些工作室和工作坊做的不仅仅是卖茶叶的生意。它们更像是一座桥梁,把传统的茶文化和现代人的生活连接起来。让喝茶这件事变得既有趣味,又有内涵。
那天我最后选了两款茶叶,一款是自己喝着顺口的日常茶,另一款是准备送人的礼品茶。结账时老板娘还特意提醒:“这两款茶要分开存放,免得串味。”这种贴心的提示,在普通茶叶店里还真不常遇到。
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想,这种品茶海选工作室的模式之所以能受欢迎,可能就是因为它给了人们一个放慢节奏的理由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,能找个地方静下心来品品茶,和朋友聊聊天,确实挺难得的。而且通过这种“海选”的方式,让不懂茶的人也能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,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。
现在每隔一两周,我都会抽空去这些工作室坐坐。有时候是去买茶,有时候就是纯粹去喝喝茶、聊聊天。每次去都能发现新的茶叶,认识新的茶友,听到新的茶故事。这大概就是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焕发的新活力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