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昌吉火车站旁的小巷道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24:17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之外的光景

火车缓缓停靠在昌吉站台,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们涌向出站口,人声鼎沸。大多数人的目的地明确,要么是打车去市区,要么是家人朋友早已在广场上等候。几乎没人会特意回头,多看几眼火车站主体建筑身后那片区域——那里,藏着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巷。

说它不为人知,其实也不太准确。对于每天往来通勤的本地人,或者在附近做生意的小贩来说,这条昌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简直是再熟悉不过的捷径了。我第一次走进去,纯粹是因为好奇。那天出站的人太多,出租车排成长龙,我便想着绕开人流,不知不觉就拐进了站台侧面的一条岔路。

这一拐,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。站前的宽阔广场和现代建筑仿佛是一道幕布,而幕布后面,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。脚下的水泥路面不算平整,两侧是些有些年头的矮层楼房,墙皮在西北干燥的风和日晒下,微微有些斑驳。几棵老树的枝叶从院墙里探出头来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

这条昌吉火车站旁的小巷道,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。刚走没几步,就闻到一股熟悉的、带着炭火香气的孜然味儿。扭头一看,是一家卖烤肉串的小铺子,老板是个中年汉子,正不紧不慢地翻转着肉串,油脂滴在炭火上,发出“滋滋”的响声。他并不像站前广场的商家那样大声吆喝,只是默默守着他的小摊,顾客也多是附近的街坊,路过时顺手买上几串,彼此还寒暄几句。

再往里走,声音和味道就更多样了。有五金店门口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有小超市门口收音机里传来的秦腔唱段,还有邻居在自家门口闲聊,说的都是家长里短。一辆电动叁轮车慢悠悠地从我身边驶过,司机和路边杂货店的老板娘笑着打了个招呼。这里的时间流速,似乎比站前广场慢了不止半拍。火车站代表着流动、抵达与出发,是宏大的叙事;而这条小巷,则关乎停留、日常与扎根,是微小的,却无比真实的生活切面。

我在想,或许每座城市的火车站周边,都有这样一条被忽略的“毛细血管”。它们承载的不是南来北往的旅客,而是本地人具体而微的悲欢。那个坐在巷口石墩上晒太阳的老人,他可能看惯了火车的来去,却数十年如一日地守着自己的老屋;那个在昌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奔跑嬉戏的孩子,他的童年记忆里,会混杂着火车的汽笛声和巷子里饭菜的香味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。一些住户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,小餐馆里也开始有了食客。我没有继续深入,而是顺着原路往回走。重新回到站前广场时,那种熟悉的、略显匆忙的氛围再次将我包裹。回头望去,那条昌吉火车站旁的小巷道已经隐没在暮色与建筑的阴影里,安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。

但我知道,它就在那里。当又一列火车进站,带来新的喧嚣与人群时,那条小巷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,过着自己的日子。它像一位沉默的邻居,见证着车站的繁华,却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。这种反差,恰恰构成了昌吉火车站最完整,也最动人的风景——一边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一边是寻常百姓的岁月静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