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,磐石茶室私人工作室精选
最近路过城东新开的茶室区,发现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个名字——磐石。这家私人工作室明明开业不到半年,却总能在老茶客嘴里听到推荐,这倒让我有些好奇了。
说来也巧,上周刚好有朋友约着去喝茶,地点就定在磐石。推开木门那一刻,先是闻到一股淡淡的沉香,接着便被满墙的紫砂壶吸引住了。店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士,正不紧不慢地用竹夹翻烫着茶具,见到我们只是笑着点点头,手下动作依然行云流水。
茶席上的别样风景
我们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,看着店主从茶罐里取茶叶的动作,突然明白为什么叫“私人工作室”了。这里没有流水线的冲泡流程,每个步骤都带着思考。水温要分叁次试探,注水时壶嘴要画叁个圈,连斟茶时都要特意留下叁滴——后来才知道,这叫“凤凰叁点头”。
记得那天尝的第一泡是凤凰单丛,店主特意让我们先闻干茶香。那股山野气息确实特别,像是把整片茶园都搬到了鼻尖。等茶汤入喉,朋友突然笑了:“这茶有故事。”原来他在潮州生活过几年,一下子就从茶汤里喝出了熟悉的味道。
现在想想,磐石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能受到认可,大概就是这份专注让人印象深刻。他们家的茶叶未必最名贵,但每款都像被仔细打磨过。就像店主说的:“茶要慢慢醒,人也要慢慢等茶醒。”
藏在细节里的讲究
第二次去的时候,正好赶上他们在准备新到的武夷岩茶。看着店主搬出大大小小的试茶杯,我才发现原来同一款茶要用不同方式试泡。有的要快出汤,有的要闷久些,最后选定的那种冲泡方式,往往是试了十几次才定下来的。
这让我想起之前去过的连锁茶店,虽然装修精致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现在明白了,缺的就是这种“工作室”的劲头。在磐石,连斟茶的姿势都有说法——手腕要柔,手臂要稳,茶汤落入杯中要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:他们给客人续水时,总会留出叁秒的停顿。刚开始我以为是在调整呼吸,后来才懂这是在给茶叶喘息的时间。就像店主说的:“茶在杯子里也是活的,你得让它缓口气。”
这种对磐石茶室私人工作室精选的执着,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氛围。常来的客人都会不自觉地放轻声音,连手机都调成静音,生怕打扰了这份专注。
最近听说他们在筹备茶叶品鉴会,名单上的客人都是自己带茶杯来的老茶友。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茶馆的情景,那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盖碗,老师傅一见人进门就知道该泡什么茶。
或许这就是私人工作室的魅力所在。不像商业茶馆那样追求翻台率,这里更在意的是每泡茶是否展现了最佳状态。有时候一泡老普洱能喝上整个下午,店主还会时不时过来聊聊茶叶的变化,说说这批茶在云南仓库存放时的趣事。
走出茶室时,夕阳正好斜照在招牌上。“磐石”两个字在光影里显得格外沉稳,突然觉得这个名字取得真妙——既要有岩石的坚定,又要有品茶的从容,这样的平衡,确实需要时间慢慢打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