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金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类似建筑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8:48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打车回学校,司机听到“瑞金大学城”都会露出会心一笑。有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了句师傅笑什么,他一边转方向盘一边说:“你们那儿那片筒子楼啊,晚上亮灯的时候跟碉堡似的,我们都管它叫炮楼。”这个称呼就在我们学生间传开了,说实话这名字还挺形象的。

那些方方正正的“炮楼”

说到炮楼,其实就是校门外那片出租公寓。灰扑扑的外墙,密密麻麻的窗户,每扇窗后面可能都住着备考的学生。我室友大二就搬过去了,他说在那学习效率高,就是房间小得转个身都难。有趣的是,虽然大家管它叫炮楼,但这称呼里没什么恶意,反而带着点学生之间才懂的亲切感。

晚上从图书馆回宿舍,总能看见那些楼里亮着的灯。有的窗口挂着厚厚的窗帘,有的窗台上摆着几盆绿植,给冷峻的建筑添了些生活气息。记得有次去找室友,穿过那些窄窄的楼道,能听见不同房间里传出的声音——有人在背单词,有人在看剧,还有人在聊天。这些声音混在一起,倒让这些“炮楼”显得没那么冷冰冰了。

附近类似的建筑群其实不止这一处。隔两条街还有个更老的小区,也是同样的方正造型,只是外墙的瓷砖有些已经脱落了。那里的住户更杂些,除了学生,还有些刚工作的年轻人。傍晚时分,楼下的小吃摊亮起灯,香气飘得老远,倒是给这些严肃的建筑添了几分烟火气。

建筑背后的故事

我查过资料,这些被称为炮楼的建筑大多是二十年前的产物。那时候大学扩招,周边急着建房子,就选了最省事的设计——方盒子造型,统一规格的窗户,能住人就行。现在看是过时了,但在当年,恐怕也是解决了不少学生的住宿问题。

住在那边的同学告诉我,虽然条件一般,但租金便宜,而且自由。想学习到多晚都没人管,饿了随时能下楼买吃的。更重要的是,那片“炮楼”里住的都是同龄人,晚上睡不着了,在走廊里都能找到人聊几句。这种特殊的环境,反而造就了一种奇妙的邻里关系。

有趣的是,这些建筑的密集分布形成了个小气候。夏天走在楼与楼之间的小路上,总能感觉到一丝凉风,比大马路上舒服多了。沿街的店铺也因这些建筑群的存在而繁荣起来,打印店、小吃摊、便利店,应有尽有,俨然自成一个小世界。

临近毕业,再看到这些被戏称为炮楼的建筑,心情反而复杂起来。它们或许不够美观,却是很多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。每次路过,都能想起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,那些在楼下小吃摊聊天的时光。这些建筑群承载的,远不只是学生的身体,还有那些回不去的青春。

最近听说可能有拆迁的计划,学弟学妹们在讨论这件事时,语气里都带着点不舍。毕竟,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,已经成了大学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那些对于“炮楼”的调侃,那些在类似建筑群里发生的故事,恐怕会是很多年后同学聚会时,大家还会提起的话题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