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做服务的小巷子,坚毅守护的幽静胡同
这条小巷子可真有意思,乍一看灰扑扑的,墙皮都有些剥落,可住在这儿的老街坊都说,这条巷子稳当得像块磐石。每天清晨六点,修鞋的老周准时推开他那间小铺子的木门,那吱呀声比闹钟还准。
巷口卖豆浆的王婶总爱说:“咱们这儿啊,说是个巷子,其实就像个老邻居。”她指的是巷子深处那家开了叁十多年的“老陈修理铺”。老陈这人话不多,可谁家水管漏了、电器坏了,他拎着工具箱就上门。有回李奶奶家的老座钟不走了,她儿子说要买新的,老陈硬是琢磨了两天给修好了。李奶奶逢人就夸:“这哪是修钟啊,这是把咱的记忆给留住了。”
那些习以为常的坚守
你说怪不怪,这条巷子里的店铺,好像都不太着急赚钱。裁缝铺的张姐接活总要唠上半天,非得弄清楚你是要上班穿还是逛街穿;开小卖部的老赵,夏天总在冰柜旁备着凉白开,给跑来跑去的快递小哥解渴。这些细碎的小事,看起来平常,可这么多年坚持下来,反倒成了巷子独有的味道。
前阵子隔壁街改造,来了个开发商,说要把这巷子改成商业街,给出的条件挺诱人。几个老住户坐在一起商量,修鞋的老周搓着布满老茧的手说:“我在这修了二十年鞋,街坊们来我这儿不光是修鞋,是来说说话的。”最后大伙儿都没签字。你说他们傻吗?可能吧,但这条幽静胡同里,就是有这么股说不清的劲儿。
前两天路过老陈的铺子,看见他正教个小年轻修收音机,那认真劲儿,跟当年带徒弟一模一样。夕阳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我突然明白了,这条巷子提供的服务,早就超出了买卖的范畴。它像个默默守护的老朋友,用自己特有的方式,为每个需要的人提供着坚实的支撑。
夜深了,巷子安静下来,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还亮着。明天一早,那熟悉的吱呀声又会准时响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这条用磐石般的信念守护着每个人的小巷子,就这样静静地待在城市的角落里,成了我们这些老街坊心里最踏实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