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城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邹城车站胡同200元一回
昨天路过邹城火车站,无意间拐进了旁边那条小巷子。巷口有个卖煎饼的大妈,叁轮车上支着棚子,热乎乎的蒸汽在冷风里飘。我正要掏钱买个煎饼,忽然听见两个等车的年轻人在聊天。
“你说这条小巷子,晚上真有人敢来吗?”穿蓝色羽绒服的年轻人跺着脚问。
他同伴裹紧围巾:“谁知道呢...不过听说这边晚上挺热闹,就是不太安全。”
巷子里的偶遇
这时煎饼摊前来了个中年男人,衣服沾着灰,像是刚下工的。他要了两个煎饼,边等边和我搭话:“这地方啊,白天晚上两个样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晚上有些门面会亮起粉红色的灯,就那种...你懂的。”
我好奇地问:“价格呢?”
“听说邹城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。”他接过煎饼,指了指巷子深处,“再往里走,那些发廊、按摩店,基本都是这个价。车站胡同那边也差不多,200元一回。”
望着他匆匆离开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手里热乎乎的煎饼都不香了。
这条巷子窄得很,两边墙面斑驳,贴满了各种小广告。有几家门店拉着帘子,虽然现在是白天,但能想象晚上这里会是另一番景象。说实话,这个价格在火车站周边不算贵,可能正因为这样,才总有人光顾吧。
夜晚的暗流
天色渐渐暗了,巷子里的路灯陆续亮起来。我站在巷口观察,发现确实有几家店铺开始营业,暖昧的灯光透过门帘缝隙漏出来。偶尔有男人在门口张望,犹豫着要不要进去。
有个背着行李包的大叔在巷子里来回走了两趟,最后停在一家按摩店门口。他左右看了看,像是下了很大决心,才掀开帘子走进去。大概过了半个小时,他又出来了,脚步明显轻快许多,很快就消失在火车站方向。
巷子另一端,两个年轻女孩裹着厚外套站在暗处,时不时低声交谈。她们看起来年纪不大,妆化得有点浓。每当有单身男性经过,她们就会稍微往前站一点,但也不主动搭话。
这种若即若离的姿态,反倒更引人注意。没多久,就有个穿西装的男人走过去,和她们说了几句话,然后一起进了旁边的居民楼。
我在想,这些选择在邹城火车站小巷子做这种生意的人,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是生活所迫,还是别的什么原因?
清晨的宁静
第二天清早,我又去了那条巷子。白天的景象完全不同,昨晚那些暖昧的灯光都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早餐店的烟火气。
卖豆浆的大爷正忙着给顾客装油条,我随口问了句:“大爷,听说这边晚上挺热闹?”
大爷手上动作不停,叹了口气:“都是讨生活呗。有些小姑娘从外地来,找不到工作,就在这边租个房子...火车站人多啊,总有人需要。”
“没人管吗?”
“管啊,怎么不管。”大爷压低声音,“但这些人精着呢,一看风声紧就换个地方。这条巷子都成老据点了。”
正说着,昨晚见过的一个女孩从旁边楼道里走出来,素面朝天,穿着普通的羽绒服,和夜里判若两人。她在豆浆摊买了两个包子,低头匆匆离开。
望着她的背影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。在这条普通的巷子里,白天和夜晚就像两个平行世界。而那个200块钱的价格,对有些人来说是一次消遣,对另一些人却可能是生存的全部。
巷子尽头就是邹城火车站,广播里传来列车到站的通知。新的一天开始了,这条巷子又将迎来形形色色的人,继续着它不为人知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