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城小区上课约茶,海城小区学习茶艺交流
这几天路过小区公告栏,发现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——原本贴满疏通管道和家政服务广告的角落,突然多了张淡黄色的海报,上面印着“海城小区上课约茶”几个毛笔字。我盯着那张纸看了好一会儿,心里直嘀咕:这年头,连喝茶都要上课了?
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,我在周末下午溜达进了社区活动中心。刚推开二楼的木门,茶香就扑鼻而来。二十来个邻居围坐在长桌边,有位穿棉麻衬衫的大叔正往紫砂壶里注水,蒸汽袅袅升起,把整个屋子熏得暖融融的。
茶香里的邻里情
负责讲课的陈老师是住在叁号楼的退休语文教师。他拎起茶壶慢慢斟茶,动作像在抚琴。“咱们这海城小区学习茶艺交流啊,不搞那些花架子。”他说话带着江南口音,“就是教大家怎么把日常的茶喝出滋味来。”坐在我旁边的王阿姨小声说,她头回来是因为儿子送了她一罐金骏眉,她愣是不知道该放多少茶叶。
陈老师教我们先用掌心暖杯,说这就像老朋友见面要先握个手。等到第叁泡茶出汤时,平时在电梯里从不打招呼的年轻白领和带孙子的奶奶,居然聊起了自家阳台种的多肉植物。窗外的夕阳斜斜照进来,茶杯里晃动着蜜金色的光,我突然觉得,这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。
后来每次茶艺课都像小型茶话会。住七楼的李姐带来了云南普洱,饼茶撬开的瞬间满是陈香;刚搬来的小夫妻贡献了潮汕工夫茶具,那个白玉令杯比酒杯还小巧。有次下大雨,本以为不会有人来,结果推门看见五六把滴着水的伞靠在墙角,桌上的铸铁壶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
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这杯茶的时光。昨天和陈老师学怎么闻香,他说要像深呼吸那样让茶香钻进鼻腔。我试了试,真的,同一款铁观音,在办公室马克杯里和在这儿闻到的完全不是同一个味道。可能因为在这里,心是慢下来的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——小区花园里经常能看见参加过茶艺课的邻居们凑在一起喝茶。有时候是石桌上摆着简易茶具,有时候干脆就是两个保温杯一碰。物业经理老张有天突然说,要不把凉亭改造成固定茶席?这个提议当场就获得了全票通过。
上周末新课教的是冷泡茶。把茶叶放进玻璃瓶,加矿泉水冷藏四小时,喝起来特别清甜。90后邻居小赵说这方法太适合他们加班族了,转头就在业主群里分享了教程。现在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有人在群里晒自己的冷泡茶作品,偶尔还会约着第二天晨练时互换品尝。
说来也怪,自从开始参加海城小区上课约茶的活动,连去菜场遇到茶友都会多聊两句。前天买青菜时,叁单元的周奶奶还教我认了认明前龙井和雨前龙井的区别。这大概就是茶香串起的缘分吧,让原本擦肩而过的陌生人,变成了能分享一壶好茶的邻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