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芜学生品茶上课,茶香课堂伴读时光
那是个寻常的周二下午,阳光斜照进莱芜某中学的教室,空气里飘着的不是粉笔灰,而是淡淡的茶香。你能想象吗?一群高中生正围坐在一起,手捧青瓷茶杯,认真观察着杯中舒展的叶片。
“老师,我的茶怎么有点苦?”扎马尾的女孩小声问道。
“水温太高啦,”老师笑着走过去,“泡绿茶要用80度左右的水,就像交朋友一样,太急切了反而会伤着它。”
茶香里的学问
这可不是什么兴趣班,而是他们正儿八经的课堂。校长跟我说起这个创意时,眼睛都在发亮:“谁说学习只能在书本里?你看这群孩子——”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确实,平时坐不住的小伙子这会儿都安静下来了,盯着茶杯的眼神格外专注。
说来也怪,自从开展了这个莱芜学生品茶上课的活动,连最调皮的学生都能静下心来。也许这就是茶道的魅力吧,它不急着给你答案,而是让你在等待中学会思考。
记得有个男生跟我说:“以前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儿,现在才发现,光是辨别不同火功的岩茶就有这么多门道。”他边说边比划,那股认真劲儿,跟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时的兴奋一模一样。
一杯茶的时间
其实细想想,这一杯茶的时间里藏着太多东西。孩子们要学习茶叶的历史,了解不同产区的风土,还要掌握冲泡的技巧——这不就把地理、历史、化学都串起来了吗?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。那天观摩完课间,我看见两个女生在走廊上讨论:“你觉得我们老家能种茶吗?”“应该可以,不过要考虑土壤酸碱度……”她们讨论得那么投入,完全没注意到我在旁边。
这样的场景在这所学校很常见。茶香课堂伴读时光不仅是一门课,更像是一个契机,让学习自然地发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。老师们也发现,通过品茶,孩子们居然自己悟出了不少道理——比如耐心,比如细致,比如对自然的敬畏。
隔壁班的语文老师还跟我分享了个小故事。有次写作课,他让学生描述茶的味道,一个平时作文困难的学生写道:“这茶的味道,就像清晨推开窗闻到的第一口空气。”你看,当体验足够真切,连最抽象的表达都变得生动起来。
现在走在校园里,偶尔能看见叁两学生坐在树荫下,面前摆着茶具。他们不只是在喝茶,更像是在经营一小段属于自己的时光。这样的画面,或许就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——不是灌输,而是唤醒;不是催促,而是陪伴。
春天的茶园开始抽新芽了,学校正计划组织学生去体验采茶。我想,当孩子们亲手摘下那片嫩叶,再看着它在自己杯中重生,那种感受,怕是任何教科书都给不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