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门品茶喝茶工作室,江门茶艺休闲工作室
最近路过江门的老街,总能看到不少新开的茶室,忍不住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走进江门品茶喝茶工作室的情景。那天刚下过雨,青石板路上还泛着水光,推门就闻到一股焙火的香气,老师傅正用紫砂壶闷泡凤凰单丛,茶汤橙亮亮的,光是看着就觉得暖和。
说起来江门人喝茶还真有点讲究。不像有些地方追求繁复的茶道仪式,这里的茶室更看重那份闲适自在。记得有次在江门茶艺休闲工作室遇见位老茶客,他边烫茶杯边说:"喝茶嘛,就像和老朋友聊天,太拘束反而没意思。"这话我记到现在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现在的江门品茶喝茶工作室大多保留着这种氛围。木桌椅摆得疏疏落落的,博古架上放着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饼,有的角落还堆着客户寄存的私藏茶。掌柜的通常很健谈,看你犹豫选什么茶,会凑过来推荐:"今天湿度大,喝点岩茶正合适。"然后自然地烧水温壶,顺手把第一泡茶汤淋在茶宠上。
特别喜欢观察老茶客们的习惯。他们端茶杯的姿势特别稳,叁指托着杯底,轻轻转着圈闻香。有人还会自带茶则,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锡罐,里面装着珍藏的蜜兰香。这种随性的仪式感,在连锁茶饮店绝对看不到。
上次在蓬江区某家工作室还遇到件趣事。隔壁桌的大叔突然掏出手机对着茶海拍照,原来是他养的茶宠开片了——那是他每天用茶汤浇养了五年的小金蝉。看着他像展示宝贝似的给茶友传看,突然觉得,这大概就是茶人间独有的快乐吧。
新旧交融的茶空间
这两年新开的江门茶艺休闲工作室倒是添了不少新意思。有家把碉楼元素融进装修里,青砖墙配着彩色玻璃窗,现代茶具摆在八仙桌上竟也不违和。年轻店主还设计了融合茶饮,用本地陈皮配熟普,茶汤入喉时能尝到若隐若现的柑香。
不过传统派也别担心,你依然能找到坚持手拉壶冲泡的老店。有次在叁十叁年历史的茶工作室,老师傅演示潮汕功夫茶二十一式,关公巡城时茶壶贴着小杯转圈,愣是半滴都没洒出来。学徒在旁边看得直咂嘴:"这手法没十年功夫练不成。"
其实不管是新派还是传统,这些空间最打动人的,是总给忙碌生活留了处透气的地方。常见到穿着西装的白领和穿着跨栏背心的老伯同桌喝茶,大家聊着茶叶行情或家长里短,茶壶咕嘟咕嘟地响着,时间好像也走得慢了些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有些工作室开始做茶艺体验课,教年轻人认茶具学冲泡。看到后生仔手忙脚乱地摆弄茶则茶针,老茶客就在旁边乐:"急什么,茶又不会跑。"说完顺手帮他们把盖碗摆正。这种不经意的传承,或许就是江门茶室最珍贵的味道。
记得有回连绵阴雨,躲在茶室喝了整个下午的鸭屎香。临走时掌柜包了泡老水仙给我:"带着,明天降温喝这个暖身。"现在经过那些亮着暖黄灯光的茶室,总会想起这份带着茶香的人情味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,虽然家里茶具齐全,我们还是愿意特意跑去工作室坐坐——喝的不仅是茶,更是这份熨帖人心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