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昌那里有站小巷,金昌站旁街巷位置
金昌站旁的小巷记忆
前些天路过金昌火车站,无意间瞥见站台东侧那条熟悉的小巷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几棵老槐树的枝叶探出墙头,在夕阳里投下斑驳的影子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怕是很多金昌老居民心里都装着它的故事。
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来火车站接人,总爱钻进这条巷子买糖画。那时候巷口王奶奶的糍粑店总是冒着热气,隔壁修鞋匠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能传出去老远。现在虽然店铺换了好几茬,但巷子深处那家剃头铺居然还在,红色转灯悠悠地转着,像在跟往来的街坊打招呼。
要说这金昌站旁街巷位置,确实挺特别的。它恰好卡在火车站和居民区之间,既不像站前广场那么喧闹,又比普通社区多了几分烟火气。早上七点多钟,你能看见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在这买豆浆油条,也能遇见拎着菜篮子散步回来的老街坊。两种完全不同节奏的生活,在这条五六米宽的巷子里奇妙地交融着。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年的面馆,老板娘下面时总爱和熟客唠嗑。她说这些年看着巷子变化,但金昌那里有站小巷这个说法在本地人嘴里从没变过。确实,你要问路说"火车站东边巷子"可能有人愣神,但说"站小巷"大家立马就明白了。这大概就是独属于本地的语言密码吧。
去年巷子西头开了家文创咖啡馆,年轻人都爱往那儿跑。可你仔细看,老师傅照样在巷尾摆修车摊,卖报纸的窗口还是那个绿色铁皮框。新旧的碰撞在这儿显得特别自然,谁也不急着取代谁。有次看见个时髦姑娘在咖啡馆门口给老奶奶拍照,两个人说说笑笑的,那画面莫名让人心头一暖。
傍晚时分最适合在巷子里溜达。放学的小孩追着跑,下班的人顺道带点熟食回家。炊烟混着饭菜香飘出来,某个窗口忽然传出电视新闻的声音。这时候你会觉得,这条巷子就像金昌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,看着不起眼,却实实在在地流淌着生活。
其实站小巷最打动人的,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调子。火车站的列车时刻表永远精确到秒,可一墙之隔的巷子里,时间仿佛走得慢些。下棋的大爷能对着棋盘琢磨半天,猫在墙头打盹能睡整个下午。这种反差本身就很有意思,像是在提醒我们,再匆忙的日子也该留点喘息的空隙。
最近听说站前广场要改造,不少老邻居都惦记着这条巷子的未来。我倒觉得不必太过担心,既然它能在几十年变迁里保持自己的味道,自然有它存续的道理。毕竟有些东西就像巷口那棵老槐树,根扎得深了,风雨来了也能稳稳站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