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台河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,附近联系400元快捷服务
这两天在七台河找个临时活儿干可真不容易,我蹲在客运站对面的奶茶店刷手机,玻璃窗上雨水劈里啪啦地响。隔壁桌两个大哥凑着头嘀咕,说什么现在想找点来钱快的门路,得靠新路子。
手机突然震了一下,跳出来个附近的人打招呼。头像是朵模糊的莲花,昵称直接写着“附近联系400元快捷服务”。我愣了一下,这价格倒是明码标价。刚想划走,又想起刚才听见的闲话——现在好多人都靠这个找临时活干?手指在屏幕上悬着,心里直犯嘀咕。
街头巷尾的隐形广告
晚上路过新兴区烧烤摊,塑料棚里飘着辣椒和孜然味儿。几个年轻人边撸串边划拉手机,我听见有人笑着说“现在谁还去中介所啊,都是微信上谈价钱”。烤架上冒着青烟,这话飘进耳朵里,突然就明白了白天那个好友申请是怎么回事。
第二天去菜市场,卖豆腐的大姐边找零钱边唠叨:“我家那小子前两天帮人搬家,就是微信上找的活儿,当天结账。”她抹了把额头的汗,“现在年轻人都图个方便,哪还像我们那会儿蹲在劳务市场等活啊。”我捏着找回的硬币,冰凉的触感让人清醒。原来这种“附近联系400元快捷服务”早就渗进日常生活了。
老王在桃山区开小超市十年了,他扯着抹布擦柜台,眼镜滑到鼻尖上。“上个月有个小年轻来买烟,说是在微信上接了个看仓库的活,就是那种...你懂的。”他推了推眼镜,“现在这世道,大家都想挣点现钱。”
路过七台河火车站时,我看见候车室门口蹲着等活的人比往年少了。倒是不少人低头看着手机,手指飞快地打字。或许他们正在协商着某个“七台河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”的临时工作,这种不见面的交易方式,正悄悄改变着找活干的老规矩。
巷子口修鞋的张师傅倒是实在,他边粘鞋底边说:“别管什么新花样,最后不都是你情我愿的事?有人需要帮忙,有人需要钱,就这么简单。”锥子扎进鞋底发出闷响,这话倒是戳破了那层窗户纸。
手机又亮了,还是那个莲花头像。我突然觉得,这大概就是现在的生存方式之一吧——藏在微信列表里,躲在附近的人功能后面,成了好些人不想明说却都在用的门路。霓虹灯在水洼里映出破碎的倒影,这个城市里,有些交易从来不需要摆在明面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