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门口的暗号是否还存在
阳春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
前几天路过母校,锈迹斑斑的校门好像新刷了漆,看着有点陌生。我站在那儿,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:当年我们约定的那些“暗号”,现在还有孩子在用吗?
想到这儿,自己都忍不住笑了。什么暗号呢?无非是些孩子气的小把戏。比如,放学后想一起去小卖部,不用明说,就在走过他身边时,用手指在裤腿上悄悄敲两下。对方要是也想去,就眨一下左眼作为回应。要是被爸妈逮着必须直接回家,就无奈地撇撇嘴。这一套简单的“密码”,成了我们那伙人心照不宣的秘密。
那时候,总觉得这很酷,好像我们是什么地下工作者,靠着几个小动作就能完成情报交接。现在想来,那份郑重其事的感觉,恰恰是童年最宝贵的部分。它让平淡的上下学路上,多了一丝冒险的味道,也让小伙伴之间的友谊,有了一种独特的粘合剂。
可如今,时代变了啊。现在的孩子,恐怕早就不用这套了吧。他们手腕上有电话手表,兜里揣着智能手机,想约同学,直接拉个群,发条语音或者表情包,一秒搞定,又快又方便。谁还会费劲地去记什么敲几下腿、眨哪只眼呢?效率太低了。
这么一想,心里难免有点空落落的。那种依靠眼神和微小动作建立的默契,那种需要面对面才能完成的“接头”,是不是就这样慢慢消失了?那种带着点忐忑、一点兴奋,在人群中悄悄传递信息的仪式感,是不是也被数字洪流给冲淡了?
但我转念一想,形式或许会变,但那份心应该还在吧。也许,他们有了新的“暗号”。可能是一个专属的游戏皮肤,可能是一首共享歌单里的歌,又或者是某个短视频里的热门梗。这些东西,在我们这些“老古董”看来不明所以,但在他们那里,或许就承担着我们当年“敲裤腿”一样的功能——这是“我们”的记号,是圈子的认同感。
所以你看,校门口的暗号是否还存在,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。旧日的、有形的暗号,像写在沙滩上的字,可能真的被潮水带走了。但那种渴望拥有小团体秘密,渴望用独特方式联系彼此的心情,我想,应该在每一代孩子的心里,都会生根发芽,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表达出来。
我最后望了一眼校门,正好是放学时间,孩子们像潮水一样涌出来。他们叁五成群,脑袋凑在一起,看着同一块手机屏幕,爆发出一阵我们听不懂的哄笑。那笑声里,分明藏着一个我们进不去的、崭新的世界。他们的“暗号”,就在那个世界里鲜活地存在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