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品茶私人工作室,德令哈茶艺专属空间
前阵子路过德令哈老城区,在一排热闹的商铺后面,偶然发现了一家挺特别的茶室。门脸不大,招牌上写着“德令哈品茶私人工作室”,透过竹帘能隐约看见里面暖黄的灯光。推门进去,立刻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,和外头的喧嚣像是两个世界。
老板是个穿着棉麻衬衫的年轻人,正不紧不慢地用盖碗冲泡着茶。见我站着打量,他笑着点点头,示意我自己找位置坐。这里的布置说不上多精致,但处处透着用心——原木茶桌带着自然的纹理,架上陈列着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饼,墙角还摆着个小小的博古架,上面放着些茶具。
另一个喝茶的去处
说起来,我在德令哈也去过几家茶馆,大多热闹得很,一屋子人打牌聊天,茶反倒成了配角。而这家德令哈茶艺专属空间,确实不太一样。老板递来一杯刚泡好的生普,茶汤清亮,入口有股山野气息。“很多人觉得在高原上品茶是件稀罕事,”他边说边往公道杯里续水,“其实啊,找个安静的地方,用心泡一壶茶,在哪都一样。”
我环顾四周,发现这里连个菜单都没有。老板说,来的客人都是提前约好,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推荐合适的茶。今天给我泡的这款,是他在云南茶山亲自收来的,已经存了五六年。“好茶就像老朋友,”他摸着温热的紫砂壶,“得慢慢处,急不得。”
墙上有幅字写得很有意思:“茶无贵贱,适口为珍”。这让我想起以前认识的几个老茶客,总爱争辩哪个山头的茶最好,说得面红耳赤。其实啊,喝茶这事,最重要的不就是自己觉得舒服吗?
在这里的时光
我们喝着茶随意聊天,阳光从竹帘缝隙漏进来,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老板说起他去年去茶山的经历,怎么跟着采茶人清晨上山,怎么在初制所守着一锅茶叶炒到半夜。他说这些的时候,手上的动作也没停,注水、出汤、分茶,每个动作都流畅自然。
又换了一泡熟普,茶汤红浓,喝下去浑身暖暖的。隔壁桌来了位熟客,老板给他泡了不同的茶,两人就安静地对坐着,偶尔说上一两句话。这种氛围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夏天午后坐在树荫下乘凉,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。
说实话,在德令哈这样的高原城市,能找到这样一个让人放松的德令哈品茶私人工作室,确实是件挺难得的事。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“禅意”,就是简简单单地喝茶,却让人能把心里的杂念暂时放一放。
临走时,老板包了一小包茶样给我。“下次来,试试另一款你可能会更喜欢。”他送我到门口,竹帘轻轻晃动。走出很远,嘴里还留着那泡生普的回甘,清清凉凉的,像刚下过雨的山风。
后来我又去过几次,有时带朋友,有时就自己去坐坐。每次茶都不一样,有时是醇厚的普洱,有时是清雅的白茶,但那种安安静静喝茶的感觉始终没变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年代,能有这么个地方慢下来喝杯茶,倒成了件奢侈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