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安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课余茶叙时光
北安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件事儿,最近在朋友圈里悄悄火起来了。你说怪不怪?明明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放着奶茶咖啡不喝,偏偏约着去茶室泡壶龙井。上周叁下午没课,我被室友小琳硬拉去校门口那家叫“茶言观社”的小店,这才算开了眼界。
推开木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,店里坐着七八个学生,有的在低声讨论小组作业,有的捧着笔记本电脑敲论文,还有个男生在临窗的位置安静地翻着《围城》。
茶香里的另一种校园生活
“你们常来这儿?”我接过小琳递来的桂花乌龙,看着陶瓷杯里打转的金色花瓣。“这学期第叁次啦。”她指了指斜对角,“看见没?那个穿灰色卫衣的是物理系的学霸,上次他在这儿给我们讲量子力学,配着武夷岩茶,愣是把薛定谔的猫说明白了。”邻桌戴眼镜的女生听到我们聊天,转过头接话:“比图书馆舒服多了,在这儿讨论课题不会吵到别人,点壶茶能坐一下午。”
老板是个叁十岁左右的年轻人,边烫茶杯边和我们闲聊:“这两年特别明显,来喝茶的学生越来越多。他们不是说嘛,奶茶喝多了腻得慌,反倒是清茶越喝越有味道。”他手法熟练地给每桌续热水,“有些学生甚至把这儿当成了第二课堂。”
正说着,隔壁桌传来轻轻的争论声。两个男生在讨论短视频对传统戏剧的影响,手边的铁观音已经续了叁次水。穿格子衬衫的男生说到激动处,掏出手机找资料,旁边那个慢悠悠地给他添茶:“急什么,先把这杯喝了,你的观点我明白,但得考虑老年观众的接受度啊……”
这样的学子课余茶叙时光,渐渐成了大学城里独特的一景。不像在教室正襟危坐,也不像在宿舍躺着刷手机,茶馆成了介于学习与休闲之间的第叁空间。茶汤在杯中由浓转淡,话题从专业课延伸到人生规划,这种交流特别容易让人打开心扉。
我注意到墙角有个女生在写生本上画着速写,笔下正是茶馆里这些专注的侧脸。她告诉我这是在完成视觉传达课的作业:“你不觉得吗?现在大家太需要这种能安静说话的地方了。上周我还碰到文学院的研究生在这儿讨论方言保护,听着特别有意思。”
夜幕初垂时,茶馆里的人渐渐少了。我和小琳沿着栽满梧桐树的人行道往回走,她突然说:“发现没?在茶馆聊过的事,记得特别清楚。”我想了想还真是,那杯带着桂花香的乌龙,连同下午听到的趣事,都像茶叶一样在记忆里慢慢舒展开来。
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身后茶馆的灯笼在晚风里轻轻摇晃。也许这就是年轻人喜欢约茶的原因——在快节奏的校园生活里,找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角落。毕竟啊,有些话题适合就着茶香慢慢聊,有些想法需要离开教室才能冒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