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康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附近的小街与弄堂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29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那盏昏黄的灯

每次从阜康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朝对面望两眼。站前广场灯火通明的,可一过马路,光影就暗了下来。那条小巷子像道分界线,把熙熙攘攘的旅客嘈杂都挡在了身后。巷口有盏老路灯,灯罩边缘结着蛛网,光线昏黄昏黄的,刚好能照见脚下青石板的纹路。

说是小巷,其实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。两旁是些老平房,墙皮斑驳的地方露出红砖,有些窗户还是木框的,刷的绿漆早就褪了色。傍晚时分,总能闻到各家做饭的香气,有时候是炝锅的葱花香,有时候是炖肉的浓郁。有户人家在墙根种了丝瓜,藤蔓顺着电线爬了半面墙,巴掌大的叶子在晚风里轻轻晃着。

再往里走,巷子分出了岔路,连接着更窄的小街与弄堂。这些地方汽车是进不来的,偶尔有电动车叮铃铃地穿过,骑车人熟练地避开晾衣绳和放在门口的小马扎。这里的节奏明显慢了下来,能听见电视机里的戏曲声,还有老人坐在门槛上摇蒲扇的沙沙声。
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,红白蓝叁色的转筒已经锈迹斑斑。老师傅不烫不染,就理最传统的发型。我去过一次,老师傅一边剪头发一边和隔壁杂货店老板聊天,说这条巷子比火车站年纪还大。“那时候哪有这么大气派的火车站哟,”他剪刀咔嚓咔嚓响,“咱们这些小巷子小街与弄堂,才是最早在这安家的。”

确实,和现代气派的阜康火车站比起来,对面的小巷子像是另一个世界。这里没有行色匆匆的旅客,更多的是提着菜篮子慢慢走的大妈,放学后追逐打闹的孩童,还有蹲在墙角晒太阳的猫。时间在这里仿佛流淌得更慢些,连阳光斜照在瓦片上的移动都看得分明。

我特别喜欢傍晚时分的小巷。家家户户的灯光陆续亮起,不是车站那种刺眼的白炽灯,而是温暖的黄色光晕。窗户上映出忙碌的身影,炒菜声、洗碗声、小孩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,朴实又生动。偶尔有晚归的人骑着自行车进来,车铃叮当一响,好几家的狗便会跟着叫起来,然后又渐渐安静下去。

站在巷子里,能看见不远处阜康火车站的候车大厅,亮堂堂的像座水晶宫。列车进出站的广播声隐约传来,但到了这里,已经被削弱成模糊的背景音。这道巷子像道柔软的屏障,把外面的快节奏轻轻隔开,守护着里面的慢生活。

有时候我想,火车站代表着出发和到达,是人生中的节点;而这些小巷子小街与弄堂,代表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,是节点之间的绵长时间。它们互相依偎着,一个面向远方,一个守着当下,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完整图景。

夜深了,我从巷子里走出来,重新回到车站广场。回头望去,那排低矮的房屋静静地卧在夜色中,只有零星几扇窗户还亮着。明天还会有无数旅客经过这里,可能很少有人会留意这些不起眼的小巷。但它们就在那里,始终如一,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输送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