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山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子茶艺工作室交流平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5:16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路过学校生活区,看见布告栏上新贴了张浅绿色海报,“佛山学生品茶工作室”几个字下面,画着一把冒着热气的茶壶。说实话,第一眼我心里还纳闷,现在学生活动都这么雅致了吗?

顺着箭头方向走上二楼活动室,推开门就闻到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。几个同学正围坐在长桌旁,有人小心地往盖碗里注水,旁边戴眼镜的男生赶紧提醒:“水温高了,绿茶不能用沸水。”而另一角,两个女生正对着手机屏幕比较不同产区的茶叶色泽,时不时传来“你看这个金骏眉的条索”之类的讨论。这场面,还真有点像茶话会,只不过参与者都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。

从兴趣小组到交流平台

负责接待的大二学生小陈给我倒了杯凤凰单丛,茶汤橙黄明亮。他告诉我,这个工作室最初就是几个爱喝茶的同学凑在一起,后来发现学校里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。“我们不只是泡茶喝茶,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学子茶艺工作室交流平台,让喜欢茶的同学有个固定的活动场地。”

我注意到墙上挂着他们自制的活动安排表,内容挺丰富——每周叁有基础茶艺教学,周末则轮流举办乌龙茶、红茶等专题品鉴。小陈笑着说,最受欢迎的是“盲品挑战”,同学们蒙着眼睛品尝各种茶样,猜茶名、猜产地,“有人把安溪铁观音认成了黄金桂,闹了不少笑话”。

正在聊着,旁边桌传来一阵轻轻的欢呼。原来是个女生第一次成功泡出了“凤凰叁点头”,那水流稳稳地落在叁个茶杯里,分量不差分毫。她不好意思地擦擦手:“练了好几个星期呢,手腕都酸了。”但脸上的笑容藏不住那份成就感。

茶香里的年轻思维

与传统茶艺社不同,这群年轻人给古老的茶文化注入了新鲜元素。他们建立了线上讨论群,随时分享泡茶心得;还会用视频记录每次活动的精彩瞬间。有个计算机系的同学甚至做了个小程序,能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偏好推荐合适的茶类。

“其实很多同学最初觉得茶道太老气,”小陈转动着手中的品茗杯,“但真正接触后才发现,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束缚。我们可以边喝茶边讨论功课,也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一个人泡茶的时光。”他指着角落那个正在专心称茶的同学,“那位是机械学院的,他说称茶、控水温让他找到了做实验的感觉。”

确实,在这个空间里,茶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传统文化符号,而是变成了年轻人交流的媒介。我看到有同学在品茶间隙讨论着刚结束的选修课,也有人相约周末去附近的茶城淘茶具。茶香袅袅中,人与人的距离不知不觉就拉近了。

窗外夕阳西下,活动室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。新来的同学自然地找个空位坐下,熟门熟路地从茶罐里取茶,烧水壶冒出的蒸汽在天花板的灯光下缭绕。那个戴眼镜的男生又开始给大家讲解如何辨别岩茶的“岩韵”,周围的人听得入神。

走出活动室,茶香似乎还萦绕在衣襟上。我想,也许这就是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相处的方式——不再正襟危坐,而是让古老的事物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。那些青花瓷盖碗旁边放着智能手机,传统茶席上聊着最新的校园话题,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,反而让人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