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乐山附近学生相约500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有人发了条动态写着“乐山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,底下评论区立马热闹起来。老同学阿杰私聊问我:“你说这到底啥情况?我表弟前两天也问过类似的事儿。”
我捧着手机琢磨了半天。这种说法听着确实容易让人想歪,但仔细想想,我们读书那会儿不也经常凑钱办活动嘛。班长在群里喊一声“周末聚餐人均50”,大家不都心知肚明是要础础制。
事情可能没那么复杂
上周碰巧遇到在乐山师范学院当辅导员的学姐,聊起这个话题她直摆手:“你们想哪儿去了!这其实就是学生之间组织的研学活动。”她告诉我,乐山周边有很多文化景点,学生们常组织周末短途游,人均预算正好在500左右。“现在年轻人说话都喜欢简写,结果传着传着就变味了。”
我恍然大悟。想起上次去乐山,确实在峨眉山脚下遇到几个举着旗子的大学生,正在组织参观抗战遗址。带队的男生说他们是历史系的,这学期要完成社会实践学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简写确实容易产生误会。表妹去年刚上大学,她说现在校园里各种活动特别多,从考研辅导到兴趣小组,大家都习惯用缩略语交流。“乐山附近学生相约500”在他们看来,就跟我们当年说“北门撸串30”一样普通。
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
住在乐山张公桥附近的朋友小刘跟我说,他们小区经常有大学生来做社区服务。“上周末还有学生来教老人用智能手机,听说他们是自愿报名的,每人交500块活动经费,用来买教学材料和保险。”
这么一说就合理多了。现在年轻人组织活动确实越来越规范,既要有趣又要安全。500块钱可能包含交通、物料这些开销,组织者还得提前踩点、做方案,说起来这价格真不贵。
我在想啊,要是当初我们读书时也有这种机会该多好。既能认识新朋友,又能了解当地文化,比整天窝在宿舍强多了。听说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把这类活动写进简历,用人单位还挺看重这个。
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,参加任何活动都要留个心眼。最好通过学校社团或者正规平台报名,提前了解清楚费用明细。如果遇到含糊其辞的组织者,那可得当心了。
上次在乐山苏稽古镇遇到的那群学生就做得挺规范,他们穿着统一的文化衫,活动流程写得明明白白。带队的女生说,她们每次活动都会在公众号提前公示预算,这样既透明又能避免误会。
看来这年头,做什么事都得讲究个方式方法。简写虽然方便,但要是让人产生误解就不好了。下次再看到“乐山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样的消息,或许我们可以多问两句,没准就能发现挺有意思的新鲜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