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西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靖西足浴为何光说不练
宣传单上的“高大上”
前几天路过靖西的街道,又有人塞给我一张足浴店的宣传单。彩页印得那叫一个精美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项目:“古法泰式按摩”、“纳米科技排毒”、“草本精油理疗”…名字一个比一个唬人,看得人心痒痒,感觉不去一次都对不起自己这双奔波劳碌的脚。我心想,这回总该有点新花样了吧?
可转头问问身边去过的朋友,十个有八个都摇头。老张说得最直接:“嗨,别提了!跟你讲,那地方啊,就是典型的‘只吹不做’。”他这话,算是说到点子上了。宣传单上吹得天花乱坠,什么专业技师、独家手法,结果去了才发现,流程还是老一套,泡个脚,随便按按,跟你聊些有的没的,时间一到,走人。那些听起来很厉害的“古法”和“科技”,影子都没见着。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这不禁让我琢磨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光说不练”的情况呢?我寻思着,问题可能出在这几个地方。首先,大概是成本问题。那些宣传里的“高科技”设备、“进口”精油,真要置办齐全,得花不少钱。招一批手法真正过硬、经验丰富的技师,工资成本也不低。相比之下,印几张漂亮的宣传单,把名字改得时髦一点,成本可就低多了。先把客人吸引进门再说,至于承诺能不能兑现,似乎就没那么要紧了。
其次,可能也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。反正足浴这个行业,大部分顾客也就是偶尔来放松一下,不算高频消费。今天你觉得不满意,下次不来了,但总有新的顾客会被宣传吸引过来。他们可能觉得,没必要在服务和技术的“里子”上下那么大功夫,把“面子”工程做好,就能维持生意。这种心态,说白了就是缺乏长远眼光。
再者,会不会是管理上脱了节?老板想着用新概念吸引人,但下面的执行层,从店长到技师,可能还是沿用过去的老习惯、老方法。新的服务标准没有真正培训和落实下去,上面吹得再响,到了下面也执行不走样,最后还是回到“泡脚+闲聊”的老路上。这管理和执行之间,好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。
顾客心里有杆秤
可咱们顾客也不是傻子啊,一次体验不好,可能还会想着是不是偶然;两次、叁次都这样,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了。现在信息这么发达,网上随便一搜,好评差评一目了然。光靠宣传吹出来的泡沫,一戳就破。真正能留住客人的,永远是实打实的服务和技术。脚按得舒不舒服,肩颈是不是真的放松了,身体的感觉是不会骗人的。
我认识一个朋友,他就特别认城东一家其貌不扬的小店,装修普普通通,宣传基本没有,但老师傅的手法那叫一个到位,他每周雷打不动都要去一次。他说,在那儿花钱,觉得值。你看,金杯银杯,不如顾客的口碑。
所以啊,靖西这些足浴店,真该好好想想了。别总是在“吹”的层面下功夫,把“说”和“做”统一起来,比什么都强。把心思花在提升技师的专业技能上,琢磨点真正能缓解疲劳的实在项目,哪怕价格稍微贵一点,只要服务配得上,大家也愿意买单。老是“只吹不做”,时间长了,招牌可就真的立不住了。这不仅仅是足浴店的问题,很多行业,不也都是这个理儿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