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400一次的快餐是不是有点贵,类似价位快餐是否划算
今天路过街角快餐店,看到招牌上写着"江山400一次",手上的包子突然就不香了。说实话,这个价格让我愣在当场——现在吃个快餐都要四百块了?
还记得五年前,二十块钱就能吃份两荤一素的盒饭。如今随便点个外卖,没叁五十块根本下不来。但四百块一顿快餐,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太大了?我站在店门口琢磨了半天,这价钱都够去中档餐厅吃顿正餐了。
价钱背后的门道
好奇之下,我决定进去探个究竟。店面装修确实讲究,真皮座椅,中央空调,服务员都穿着挺括的制服。菜单上写着食材来源:澳洲和牛、有机蔬菜、现磨山葵...这么看来,似乎又在情理之中?
老板正好在店里,看我犹豫不决,便聊了起来。他说现在生意难做,光是店面租金每月就要叁万多。厨师月薪八千起,食材价格今年又涨了两成。算下来,一份快餐要是卖不到叁百五,还真不挣钱。
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那家快餐店,上个月刚关门。他们家套餐卖二十五,味道不错,但老板说每天卖两百份才刚够本。后来实在撑不下去,只好转让了。
值不值的较量
隔壁桌的王阿姨倒是常客,她说每周都会来一次。"孩子不在身边,偶尔也想吃点好的。这儿的米饭用的是五常大米,汤是慢火熬了六小时的老火汤,确实比自己在家做讲究多了。"
不过年轻人好像不太买账。遇到个外卖小哥说,这价位的订单很少,一天也就两叁单。大部分年轻人还是选择叁四十块的普通快餐。"偶尔改善生活会选择网红餐厅,但不会天天吃这么贵的快餐。"
突然想起昨天在超市,看到普通盒饭卖十八,有机蔬菜盒饭要叁十八。差了一倍价钱,买的年轻人还不少。现在人是不是更愿意为品质买单了?
说到快餐的性价比,确实得分人。对上班族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。如果能节省做饭的时间,多出来的两小时能创造更多价值,那这四百块花得就值。但要是月收入才四五千,那确实要掂量掂量。
市场给出的答案
在这家店坐了一小时,发现生意比想象中好。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客人,看起来都是熟客。有个程序员打扮的小伙子说,赶项目的时候常来,"省时又省心,比去大餐厅快多了"。
不过这条街上,同样做高端快餐的另两家店,上个月都关门了。看来光有高价还不够,还得真材实料,味道过硬。老板说他们家秘制酱料是祖传配方,很多客人就是冲着这个来的。
现在的消费市场越来越细分。有人追求吃饱就行,有人却愿意为环境、服务、食材买单。就像手机,有的只要几百块,有的却要上万,都各有各的市场。
走出店门时,我还在想这个问题。正好遇到邻居李大爷,他说儿子昨天给他买了这家的套餐。"孩子们非要让我尝尝鲜,我一听价钱差点没背过气去。不过味道确实不一样,那个红烧肉入口即化..."
看来,对于快餐价位的讨论,就像甜咸豆腐脑之争,永远没有标准答案。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同,选择自然也不同。或许这就是市场的奇妙之处——既容得下十块的煎饼果子,也容得下四百块的金牌快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