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河间男士常走的老胡同
要说河间城里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,还真得数那些弯弯绕绕的老巷子。特别是傍晚时分,你总能看见叁五成群的爷们儿,慢悠悠地晃进那条青石板铺就的窄巷。巷口修车的老张头一边拧着螺丝,一边朝熟人点头:“今儿来得早啊?”
巷子里的烟火气
巷子不宽,刚够两辆电动车错身。左边的烧饼铺子炭火正旺,芝麻香混着麦香飘得老远;右边的剃头店里,老师傅手里的推子嗡嗡响着,偶尔传来几句家常。再往里走,棋牌室传出麻将碰撞的脆响,杂货店门口摆着当天的啤酒,几个穿着工装的男人正拎着塑料袋装的花生米,站在路边就聊开了。
老李是这儿的常客,他在纺织厂干了半辈子,现在退休了反倒更忙。“家里待不住啊,”他捏着烟笑道,“这儿能听见活人喘气儿。”他说的活人喘气,指的是巷子里那种热腾腾的生活劲儿——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,哪条街要拆迁了,甚至世界杯哪个队爆冷门了,在这儿都能听到最新消息。
这条河间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白天安静得像在打盹儿,一到傍晚就活了过来。下班的人顺路带份凉菜,接孩子的在玩具摊前停一会儿,刚干完活的装修工人直接拎着工具包就坐到了烧烤摊前。巷子深处的修鞋摊摆了二十多年,马扎上的老主顾换了一茬又一茬,聊的话题从当年的自行车票变成了现在的学区房,可那股子自在劲儿从来没变。
老胡同的新故事
河间男士常走的老胡同不光是怀旧的地方。去年巷尾新开了家奶茶店,开始大伙儿还笑话:“大老爷们喝这玩意儿?”结果现在,常见糙汉子小心翼翼捧着杯珍珠奶茶,边喝边等孩子下课。开五金店的小赵最精,他在店门口支了张茶桌,谁来都能坐下喝杯茶。这么一来,生意没耽误,朋友倒交了不少。
你说这些男人为啥爱往这儿钻?在家得端着,在单位得绷着,唯有在这条巷子里,衬衫能解开扣子,二郎腿能翘得自在。刚下班的白领和跑运输的司机能坐在同一张桌上吃砂锅,手机里放着不同的视频,偶尔抬头搭句话,谁也不觉得别扭。
巷子中段有棵大槐树,底下总是聚着人。夏天摇着蒲扇下象棋,冬天揣着手晒太阳。老周在这儿住了四十多年,他说以前巷子没这么热闹,后来周边盖起高楼,反倒把人都挤到这儿来了。“现在啊,这儿成了男人的避风港。”他眯着眼睛笑,身后的墙根处,几只流浪猫正懒洋洋地打着滚。
夜色渐深时,巷子里的喧闹慢慢沉淀下来。只剩下烧烤摊的炭火还亮着,叁两个男人就着毛豆喝酒,说话声低低的。明天他们又要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,但都知道,这条河间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永远亮着灯,等着下一个黄昏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