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北镇中学生800元叁小时通话
最近在咱们北镇的家长群里,有个话题悄悄传开了——就是对于初中生花800块钱打3小时电话的事儿。刚听说时我还琢磨呢,什么电话这么金贵?叁小时都够我从北镇坐高铁去省城打个来回了。
后来才知道,是隔壁楼张姐家的孩子。那孩子平时看着挺内向,谁能想到会省下半学期早饭钱,就为跟省城某个培训老师通个电话。张姐发现余额那天,差点以为孩子手机被诈骗了,结果孩子红着眼睛说:“那是省城重点学校的名师,讲一节课够我在学校学一个月。”
电话两头的温度
说来也巧,我表姐家孩子也在为同样的事情纠结。中学生嘛,正是要面子的时候,看同学都找外援,自己咬着牙也要跟上。那孩子跟我说:“姑,您不知道,我们班好些同学周末都偷偷补课,现在流行这种电话辅导,说是隐蔽又高效。”他顿了顿,“其实就是怕被同学比下去。”
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菜市场遇见李老师,她是咱们镇中学的老教师了。提起这事,她直摇头:“现在有些家长啊,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。其实咱们学校老师备课到深夜,就为了把知识点讲透。”她顺手挑了根黄瓜,又补了句,“那800块钱3小时电话,真不如让孩子好好吃几顿早饭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北镇中学生800元叁小时通话的现象,倒也不是全无道理。现在教育资源确实紧张,家长们又盼着孩子出息,这才病急乱投医。我邻居老王家就比较清醒,他家闺女也初中,每次考试都年级前十。老王说关键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:“我们闺女每天固定两小时自习,雷打不动。遇到难题先自己琢磨,实在不行第二天问老师,这不比临时抱佛脚强?”
说到这儿,我又想起那个打800元电话的孩子。后来听说那通电话效果也就那样,名师讲得太深,孩子压根跟不上。倒是后来班主任每天抽半小时给他补课,成绩反而上去了。这事挺耐人寻味的——有时候最好的资源就在身边,咱们却总想着远方。
现在每次看到放学时分,那些背着沉重书包的北镇初中生,我都在想:他们需要的恐怕不是更贵的辅导,而是有人能停下来,听听他们心里真正的声音。就像那个800元3小时电话,如果换成叁小时用心的陪伴,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?
这两天降温了,路过学校门口时,看见几个孩子站在小卖部门口避风。他们手里攥着热乎乎的烤红薯,笑得特别灿烂。那瞬间我忽然明白,也许成长的答案,就藏在这样平凡的温暖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