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溪100元小胡同,玉溪百元小巷游
走在玉溪的街头,忽然想起朋友提过的那条玉溪100元小胡同。百元?现在还能用一百块钱玩出什么花样?我揣着张红色钞票,半信半疑地往里走。
巷口摆早点摊的大姐正麻利地收着家什。“收摊啦?”我随口搭话。“可不嘛,再晚城管该来喽。”她甩甩手上的水珠,“你这会儿来正好,前面剪纸店刚开门,十块钱能剪俩侧影呢。”
巷子里的烟火气
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刚下过雨的屋檐还在滴水。有个大爷坐在自家门槛上抽水烟筒,咕噜咕噜的声响怪有意思。他瞧我站着看,咧嘴一笑:“来试试?不要钱。”我摆摆手,他倒来劲了:“怕啥?我这儿常有游客拍照,上次还有个老外,学了半天呛得直咳嗽。”这话把隔壁织毛衣的阿姨也逗笑了。
往前几步,真碰见那位剪纸师傅。他那双手跟变戏法似的,剪刀转几个弯,我的侧影就出来了,连翘的那撮头发都分毫不差。“您这手艺...”我还没说完,他指指墙上:“祖传四代了,现在年轻人嫌赚得少,都不愿学。”他说这话时语气平淡,手里的活计却没停。
要说这玉溪百元小巷游,最让人惊喜的是那些藏在角落里的美味。刚出锅的豆沫糕冒着热气,叁块钱一块;旁边摊子的凉米线拌得酸辣得当,五块钱管饱。最绝的是巷尾老婆婆做的冬瓜蜜饯,十块钱能买两小袋,甜而不腻,带着淡淡药香。
在银器店门口,我遇见个本地大叔。“这条巷子我走了五十年。”他摸着斑驳的砖墙,“以前哪有这么多游客?都是老邻居端着饭碗串门。”现在墙根儿还摆着几盆兰花,开得正好。
路过茶馆时,里头的说书先生正讲到精彩处。花十五块钱要了壶茶,能听一下午。虽然现在年轻人很少听这个了,但那些老主顾还是雷打不动地每天来报到,眯着眼睛,手指在膝盖上打拍子。
太阳西斜时,我数了数剩下的钱——嚯,才花了六十八。玉溪100元小胡同还真不是吹的。那个剪纸师傅说得对,有些东西看着普通,却最是难得。就像这条巷子,虽然窄,却能装下那么多热气腾腾的生活。
转角处有个小孩在玩陀螺,怎么都抽不转。他爹蹲下来手把手地教,陀螺终于摇摇晃晃地转起来了。这场景让我想起剪纸师傅的话,老手艺就像这陀螺,总得有人接着抽,它才能继续转下去。